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弭节齐安郡,孤城百战残。
傍村林有虎,带郭县无官。
暮角梅花怨,清江桂影寒。
黍离缘底事,撩我起长叹。
白话文翻译:
在齐安郡的弭节镇,孤独的城池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却仍然残破不堪。村子旁边的树林中有老虎出没,而环绕着县城的地方却没有官员管理。黄昏时分,梅花在空中发出怨怼的声响,清澈的江水映出寒冷的桂树影子。对于这离别的事情,我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
注释:
- 弭节:弭节镇,地名。
- 齐安郡:唐代的一个郡名,今属江西省。
- 孤城:指孤立的城池,暗示孤独与破败。
- 傍村林有虎:意为村边的树林中有老虎,暗示危险。
- 带郭:指城墙外的区域,通常指县城的周边。
- 暮角:黄昏的角声,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情境。
- 梅花怨:梅花在冬季开花,象征着孤独与哀怨。
- 黍离:指离别,常用来形容对家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黍离”出自《诗经》,意指离家、别离的情感。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约768年-837年),唐代诗人,字彦深,号止庵,出身于书香门第。方干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同时也擅长写咏怀诗,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方干被贬至黄州期间,正值他人生的低谷期,诗中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黄州作》是方干在贬谪生涯中所作的一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诗的开头以“弭节齐安郡”引入,描绘出身陷困境的孤独感,接着通过“孤城百战残”展现了战乱的残酷,暗示了作者的身世与所处的环境。接下来的“傍村林有虎,带郭县无官”则揭示了社会动荡与治安的不宁,表现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暮角梅花怨,清江桂影寒”一联,作者通过描绘黄昏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孤寂与惆怅。而最后一句“黍离缘底事,撩我起长叹”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的心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更是对社会动荡的无声控诉。
总体而言,方干的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与诗人内心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弭节齐安郡:诗人身处齐安郡,表明身处异地的孤独感。
- 孤城百战残:孤城经历了无数的战斗,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 傍村林有虎:危险的象征,暗示着现实的威胁。
- 带郭县无官:表现出社会的动荡与无序。
- 暮角梅花怨:梅花在黄昏中怨声载道,暗示着孤独与遗憾。
- 清江桂影寒:水边的桂树影子,反映出落寞的美感。
- 黍离缘底事:离别的痛苦,直指作者的心情。
- 撩我起长叹:情感的宣泄,表现了心底深处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与怨声的比喻,形象化了孤独的情感。
- 对仗:如“傍村林有虎,带郭县无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感深沉而真挚,展现了一个诗人在贬谪生活中的苦闷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城:象征孤独与无助。
- 虎:象征危险与威胁。
- 梅花:象征孤独与哀怨。
- 桂影:象征清冷与落寞。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城”指的是什么?
- A. 安全的地方
- B. 经过多次战斗的城池
- C. 诗人的家乡
-
“傍村林有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安全感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危险的警惕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对离别的惆怅
- C.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方干的《过黄州作》与王维的《鸟鸣涧》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前者更多地体现在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方干研究》
- 《诗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