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秧困深寒,夏穗仍愍雨。
书来西江西,赤地扫瓜芋。
墨数食指多,坐羞长袖舞。
忧忧米如珠,南山采薇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秧苗在深寒中挣扎,夏天的谷穗仍然忧心于雨水的不足。
信件从西边和南边寄来,田地里只有赤裸的土地,瓜果与芋头都已被扫荡一空。
我手指上沾满了墨,坐在这里却因无法舞动长袖而感到羞愧。
忧虑的米粒如同珍珠般珍贵,我想去南山采集薇菜。
注释
- 春秧:春天的秧苗,指的是春季种植的作物。
- 困深寒:深受寒冷的困扰。
- 愍:怜悯、忧虑。
- 书来西江西:信件从西边和南边寄来。
- 赤地:光秃的土地。
- 墨数食指多:手指上沾满了墨,形容书写或绘画的情况。
- 坐羞:坐着感到羞愧。
- 忧忧:形容忧虑的状态。
- 米如珠:米粒珍贵如同珍珠,表达粮食的珍稀。
- 南山采薇:南山上采集薇菜,象征着自然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南山采薇”出自《诗经·小雅》,原意为采集野菜,象征着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在这里,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风清新、意象丰富著称。他在诗中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事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生活困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描绘四季变化和个人情感方面展现了极大的艺术魅力。开头两句“春秧困深寒,夏穗仍愍雨”直接表现了自然界的艰辛与变化,春天的秧苗在寒冷中苦苦挣扎,夏天的谷穗又因雨水的不足而感到忧虑。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接下来的两句“书来西江西,赤地扫瓜芋”则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的生活困境。田地的荒废让人感到无奈,诗人通过信件的寄送传达了对外界的关心和不安。最后两句“墨数食指多,坐羞长袖舞”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紧密结合,诗人因心中忧虑而感到羞愧,无法自如地表达情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其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切关怀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秧困深寒:春天的秧苗在寒冷中艰难生长,表达了春天的困境。
- 夏穗仍愍雨:即使到了夏天,作物的生长依然受到雨水不足的影响,反映出自然的无情。
- 书来西江西:引入了外部世界的联系,信件的寄来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赤地扫瓜芋:赤裸的土地与被扫荡的瓜芋形成鲜明对比,描绘了自然的荒凉。
- 墨数食指多:诗人因写作而沾满墨水,象征着创作的辛苦与不易。
- 坐羞长袖舞: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羞愧与无奈。
- 忧忧米如珠:粮食的珍贵反映了社会的困境。
- 南山采薇去: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春秧与夏穗的对比,表现了自然与人事的紧密联系。
- 隐喻:米粒如珠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珍贵。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景象更具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对生活艰辛的深刻体会,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春秧: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开始,但在寒冷中显得无助。
- 赤地:代表着荒芜与无情,暗示社会的困境。
- 墨:象征着创作与思想,反映了文学的价值与力量。
- 米如珠:象征着生活的珍贵,反映出对粮食的重视。
- 南山采薇:象征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逃避现实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春秧困深寒”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希望
- B. 无助
- C. 快乐
- D. 疲惫
-
“墨数食指多”中的“墨”象征什么?
- A. 生活
- B. 创作
- C. 贫穷
- D. 忧虑
-
“南山采薇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自然生活
- B. 城市繁华
- C. 人际关系
- D. 未来希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秋夕》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杨冠卿的《秋怀》都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而杨冠卿则更聚焦于自然与人事的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