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不肯来,如挽弓百斤。
忽然径排户,态度殊不文。
方深裘褐忧,暮雨低行云。
焚香快熟睡,梦破尚微曛。
白话文翻译:
秋风迟迟不来,仿佛拉弓的力量过于沉重。
忽然间推开了房门,风的态度却显得不太文雅。
我正裹着厚厚的衣服忧虑着,夜幕降临,细雨低垂如行云。
点燃香火入睡,梦境被打破时,天边的光线仍旧微弱。
注释:
- 秋风:指秋季的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凉意。
- 百斤:形容拉弓的力量很大,暗喻秋风的强烈。
- 径排户:直接打开门,形象地描绘出秋风突然的来临。
- 裘褐:指的是厚重的皮衣,表示对寒冷天气的准备。
- 暮雨:傍晚时的细雨。
- 焚香:点燃香火,通常用于安静、冥想或祈祷时。
- 微曛:微弱的光线,暗指天色昏暗,时间接近黄昏。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写秋季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绪,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季节变迁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见,尤其是在描写秋天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隽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天气转凉,诗人通过对秋风、细雨的描写,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受以及个人的忧虑与思考。背景中可能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展现出深刻的秋意。开头两句“秋风不肯来,如挽弓百斤”,通过比喻将秋风的来临与拉弓的沉重感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急切而又沉重的氛围。接下来的“忽然径排户,态度殊不文”则进一步描绘了秋风突如其来但又不温柔的特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示出自然界的不可预测。
“方深裘褐忧,暮雨低行云”展现了诗人在秋风中感受到的深深忧虑,厚重的衣物和低沉的云雨,象征着内心的沉重与寒冷。最后一句“焚香快熟睡,梦破尚微曛”则带有一丝哲理的意味,点燃香火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宁静,但当梦境被打破时,微弱的曙光又让人意识到现实的沉重和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对立,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季节,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不肯来,如挽弓百斤:秋风迟迟未至,形容其来临的沉重感。
- 忽然径排户,态度殊不文:秋风突然间推开门,表现出它的不拘小节。
- 方深裘褐忧,暮雨低行云:身着厚重衣物,感受到忧虑,傍晚的细雨如同低垂的云。
- 焚香快熟睡,梦破尚微曛:点燃香火,希望安然入睡,但梦境被打破时光线依旧微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比作拉弓的力量,增强了读者对秋风来临的感受。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态度,体现出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深裘褐忧”和“暮雨低行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既有对季节变迁的无奈,也有对内心忧虑的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转变和生命的流逝。
- 裘褐:代表着对寒冷的准备和对生活的忧虑。
- 暮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沉重。
- 焚香:代表着内心的追求与自我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风为何“不肯来”? A. 因为天气太热
B. 因为力量沉重
C. 因为诗人不想要
D. 因为季节未到 -
诗中提到的“深裘褐”象征了什么? A. 暖和的感觉
B. 对寒冷的忧虑
C. 秋天的美丽
D. 自然的宁静 -
“梦破尚微曛”中的“微曛”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升起
B. 夜幕降临
C. 微弱的光线
D. 完全黑暗
答案: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了秋夜的孤独与思念,情感上更倾向于对亲人的怀念。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
这些作品都体现了秋天的情感,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深度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全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