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
时间: 2025-01-21 09:00:1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自遣
作者: 杜牧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馀。
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
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
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
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何如。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四十岁了,感觉自己已经老了,更何况还遭遇了许多忧愁和困境。
我暂且放下手中的工作,翻出年轻时写的书信。
对嗜酒如命的阮籍有些狂妄和嫌弃,知道自己也不是晚年还能安然自得的人。
听闻世间的流言,我宁愿叹息,不愿亲近或疏远世俗的事物。
面对事情能够适当裁剪,操心时懂得卷舒的道理。
我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二千石的官职,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老:表示年纪已大,感叹自己已经老了。
- 忧窘:忧愁和困窘,表示生活压力。
- 板手:指工作或事情,放下工作。
- 小年书:年轻时写的书信或文稿。
- 阮籍:阮籍是东晋著名的诗人,以饮酒著称。
- 二千石:指一种官职,象征地位与权力。
典故解析:
阮籍嗜酒的故事在古代文人中广为流传,反映了文人对酒的复杂情感,既是逃避现实的方式,也是抒发情感的载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祖籍河南,晚唐著名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批判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牧中年时期,正值他官场生涯的波折和个人困境。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杜牧的《自遣》通过自我反省,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诗的开篇以“已云老”自谦,表明他已步入中年,但因生活的忧愁与困窘使他感到更加苍老。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借助“抽持板手”和“展小年书”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怀念,似乎在寻找年轻时的无忧无虑。阮籍的提及,暗示了对饮酒和放纵生活的反思,诗人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安宁。
在面对世俗流言时,诗人选择了叹息而不愿亲近,显示出他对世俗纷扰的淡漠和对内心世界的坚持。最后一联“还称二千石”的提及,则是对个人价值的质疑,官位与内心的满足感并不成正比,反映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个人经历反映出对社会和人生的广泛思考,展现了杜牧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与深邃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十已云老”:自我感叹已年过四十,感到衰老。
- “况逢忧窘馀”:生活中遭遇忧愁和困境,心情愈发沉重。
- “且抽持板手”:放下手中的工作,寻求内心的平静。
- “却展小年书”:翻看年轻时的书信,怀念过去。
- “嗜酒狂嫌阮”:对阮籍的狂饮嗜酒心存微词。
- “知非晚笑蘧”:意识到自己并非可以安然度过晚年的人。
- “闻流宁叹吒”:听到世间流言,心中只感叹。
- “待俗不亲疏”:对世俗事物不愿亲近或疏远,保持距离。
- “遇事知裁剪”:面对事情懂得适时处理。
- “操心识卷舒”:在烦恼中懂得人生的起伏。
- “还称二千石”:即使官职尊贵,对自己内心的感受依然不满。
- “于我意何如”:自问这种名利在自己心中究竟有何意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将人生的起伏比作“卷舒”,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我反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十:代表中年,感到岁月流逝。
- 忧窘:象征生活的压力与困境。
- 酒:不仅是消遣,也是逃避现实时的一种表现。
- 二千石:象征官位与名利,反映个人价值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在《自遣》中提到的阮籍是以什么闻名的?
A. 书法
B. 诗歌
C. 饮酒 -
诗中“于我意何如”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自身的生活
B. 官职的意义
C. 朋友的关系 -
“四十已云老”表示诗人对自己几岁感到衰老?
A. 三十
B. 四十
C. 五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酒与人生的关系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人生感悟与离别情绪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杜牧的《自遣》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倾向于对时局的忧虑,而杜牧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淡泊与对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