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贫士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0:16:04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贫士 其一
作者: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贫士的孤独与无奈。万族都有依靠,而孤云却无依无靠。空中的微光渐渐消失,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余晖。晨曦驱散了宿霭,众鸟齐飞,然而我却迟迟未能展翅,待到黄昏再归来。量入为出,守住原有的生活,难道不是寒冷与饥饿的折磨吗?无知音可倾诉,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万族:指万千众生。
  • 孤云:比喻孤独的人。
  • 暧暧:形容光线微弱。
  • 宿雾:指早晨的雾霭。
  • :鸟的翅膀。
  • 量力:根据自身的能力来行事。
  • 知音:知心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隐士。他以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而著称,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陶渊明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政治腐败,民生困苦。他选择隐居田园,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陶渊明的《咏贫士 其一》通过描绘孤独与无助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全诗的开头便以“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点出主题,表现出孤独者在社会中无依无靠的状态。诗人以孤云自喻,暗示自身在世俗生活中的孤立。接下来,诗人描写“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表达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但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在后半部分,诗人反思自身的处境,提出“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表达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则是对孤独的深刻感悟,表明没有知音的生活是无意义的。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深刻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和对理想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万千生灵都有依靠的地方,而我却像孤云一样没有依靠。
  2.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微弱的光线渐渐消失,不知道何时才能再次看到余晖。
  3.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晨曦驱散了早晨的雾霭,众鸟齐飞,象征着自由与团结。
  4.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我迟迟未能展翅飞出林间,等到黄昏才归来,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和无奈。
  5.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量入为出,守住原有的生活,难道不是在经历寒冷与饥饿的折磨吗?
  6.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如果没有知音可以倾诉,那我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孤云,形象地表达孤独感。
  • 拟人:如“朝霞开宿雾”,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强表现力。
  • 对仗:如“寒与饥”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无奈与对知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云:象征孤独与无依无靠。
  • 朝霞:象征希望与美好。
  • 宿雾:象征困扰与迷茫。
  • :象征自由与团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云”指代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孤独的人
    • C. 一种生物
  2. 诗人认为生活中缺少什么是痛苦的?

    • A. 财富
    • B. 知音
    • C. 朋友
  3. 下列哪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

    • A. 朝霞开宿雾
    • B. 量力守故辙
    • C. 何时见馀晖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同样体现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
  • 《饮酒》:展示了陶渊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咏贫士》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逃避,但陶渊明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参考资料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