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赠铁厓先生》
时间: 2025-01-01 12:40: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蜡色涛笺写寄诗,玉壶冰鉴识容仪。
法言愿卒诸生业,家学深惭帝者师。
江月夜凉闻铁笛,海云秋静卷朱旗。
文章绝似相如笔,好为题诗谕远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用蜡色的涛笺写下的寄诗,像玉壶和冰鉴一样鉴别着人的容貌和品格。希望我所学能够完成诸生的事业,对比于帝王的老师,我感到非常惭愧。夜晚的江面清凉,听到铁笛的声音,海上的云层宁静,卷起了朱色的旗帜。我的文章确实如同相如的笔法,愿意为远方的夷人题诗以抒情。
注释
- 蜡色涛笺:蜡色的纸张,涛笺即为用来写诗的纸。
- 玉壶冰鉴:比喻能够鉴别人的品格。
- 法言:指儒家经典《论语》中的言论。
- 诸生业:指学生的学习和事业。
- 帝者:指古代的帝王。
- 铁笛:一种乐器,音色清脆。
- 朱旗:红色的旗帜,象征喜庆或战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渐,明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书法,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对人文情怀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身学识和道德修养的反思,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诗中提到的“铁笛”与“朱旗”,暗示着当时社会的歌舞升平和文化交流的繁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律诗的结构,四联八句,字数均匀,平仄相对,展示了诗人扎实的诗词功底。开头两句以“蜡色涛笺”作为引子,既描绘了寄诗的情景,又暗示了诗人对写作的认真态度。接着,诗人通过“法言愿卒诸生业”表达了对学业和道德的追求,流露出对师者的敬仰和自我的反思。
后半部分转向夜晚的江河,诗人通过“江月夜凉闻铁笛”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图景,表现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同时,“海云秋静卷朱旗”则暗示着一种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的展望。最后,诗人自谦地将自己的文章与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相提并论,表明了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远方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情感抒发,也有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蜡色涛笺写寄诗:用蜡色的纸写下诗词,体现了诗人在书信中的用心。
- 玉壶冰鉴识容仪:通过比喻,强调写诗者的高雅与清白。
- 法言愿卒诸生业:表达了对教育和学业成功的渴望。
- 家学深惭帝者师:对自己学识的自谦,与历史名师作比较。
- 江月夜凉闻铁笛:描绘江边清凉的夜晚,听到音乐。
- 海云秋静卷朱旗: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宁静的气氛。
- 文章绝似相如笔:自谦地将自己的文章与古代名作相提并论。
- 好为题诗谕远夷:愿意为远方的夷人写诗,表达包容与交流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壶冰鉴”比喻清明的心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排比:如“江月夜凉”、“海云秋静”,增强了意境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文化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文人应有的谦逊与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诗中对自然的描绘也反映了个人情感的寄托,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文化交流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蜡色涛笺:象征书信的温暖与情感。
- 铁笛:代表音乐与文化的交流。
- 朱旗:象征着繁荣与希望。
- 江月:代表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壶冰鉴”用来比喻什么?
- A. 学问渊博
- B. 清白的品格
- C. 音乐动听
- D. 书法精湛
-
诗人希望通过诗歌传达给“远夷”的是什么?
- A. 战争消息
- B. 文化交流
- C. 生意合作
- D. 家庭安慰
-
“法言”指的是?
- A. 法律条款
- B. 儒家经典
- C. 自然法则
- D. 哲学思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与本诗相较,前者描绘了春江的美丽景色和情感的交融,而本诗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自省和对文化的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传达了深邃的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