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通泉李佥判
作者: 度正 〔宋代〕
丰基根也厚,枝叶固其庞。
地域云梦九,天街石笋双。
圭璋沉下国,桃李烂他邦。
寂寞涪江上,闻风意已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李佥判的哀悼之情。诗人以丰厚的根基比喻李氏的德行,枝叶繁茂则象征他的才华与影响力。提到“云梦九”,指的是李佥判的故乡及其出色的地方;“天街石笋双”描绘了他所生活的环境清幽而美丽。接着,诗人提到“圭璋沉下国”,暗指李佥判的才华在国家中被埋没,而“桃李烂他邦”则说明他的教学和影响力在他乡绽放。最后,诗人感到孤寂,在涪江之上听到风声,似乎已经感受到李佥判的精神已然降临。
注释:
- 丰基:丰厚的根基,形容人的德行或基础。
- 云梦:指古代的云梦泽,位于今湖北省,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 天街:指天上的街道,形容环境的清幽。
- 圭璋:古代的玉器,象征高贵的品德或地位。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老师的学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度正,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哀悼李佥判所作,表达了对其才华和品德的惋惜。李佥判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官员,其去世使得诗人感受到深刻的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哀通泉李佥判》以其独特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层次,展现了诗人对李佥判的深切哀悼。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李佥判丰厚的根基与广大的枝叶,生动地展现了他在政治与文化上的巨大影响力。这种生动的比喻不禁让人联想到李佥判的德行与才华,如同参天大树般的庇护与滋养。
接下来,诗人提到“云梦九”,不仅是在地理上追溯李佥判的故乡,也隐含了对其故土的深情怀念。而“天街石笋双”则能让人感受到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仿佛李佥判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最后,诗的情感逐渐转向孤寂与哀伤。在涪江之上,诗人似乎感受到李佥判的灵魂仍在徘徊,风声传达着他未了的遗愿与思考。这种情感的渲染让整首诗充满了悲怆的美感,使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丰基根也厚:李佥判的德行深厚,有如大树之根。
- 枝叶固其庞:他的才华与影响力如同繁茂的枝叶,庇护着周围的人。
- 地域云梦九:提到李佥判的故乡,象征着他所处的文化土壤。
- 天街石笋双:描绘他生活的环境,优美而静谧,象征着理想的栖息地。
- 圭璋沉下国:隐喻李佥判的才华在世间未被重视,埋没于历史之中。
- 桃李烂他邦:他的教诲和影响力在他乡绽放,如桃李满园。
- 寂寞涪江上:在寂静的涪江上,诗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 闻风意已降:风声中透出李佥判的灵魂,似乎在与世人对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佥判比作大树,强调其德才的深厚。
- 对仗:如“丰基根也厚,枝叶固其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李佥判的深切哀悼与怀念,揭示了在历史长河中,真正的才华与德行常常被埋没,而其影响却能超越时空,绽放于他乡。
意象分析:
- 丰基、枝叶:象征着根基深厚与广泛的影响力。
- 云梦、天街:代表了理想的栖息地与文化土壤。
- 圭璋、桃李:象征着高贵的品德与教育的传承。
- 涪江:意象的孤寂,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佥判的德行在诗中被比喻为什么? A. 大树
B. 河流
C. 山峰 -
“圭璋沉下国”这句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李佥判受到重视
B. 李佥判的才华被埋没
C. 李佥判的故乡美丽 -
诗中提到的“桃李”主要象征什么? A. 朋友
B. 学生与教诲
C. 家庭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对于国家与历史的深思与感慨。
- 陶渊明的《饮酒》: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词对比:
- 度正《哀通泉李佥判》与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孤独与思考,但度正更侧重于对人的怀念与哀悼,而李白则强调了个人的洒脱与对酒的陶醉。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汇编》
- 《度正诗集》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哀通泉李佥判》这首诗及其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