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夕 廖行之 〔宋代〕
目切云垂望,心驰枕忘凉。 两年违色养,七夕又他乡。 坐想斑衣戯,胡为捧檄忙。 何人翟方进,将母冠岩廊。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深情地凝望着云端,心中思念使我在枕上忘记了凉意。两年来未能尽孝,七夕之夜又在他乡度过。坐着想象着穿着斑衣嬉戏的情景,为何要忙于捧着文书?有谁能像翟方进那样,带着母亲登上高高的岩廊。
注释:
字词注释:
- 目切:深情地凝望。
- 云垂望:望着云端,比喻远望。
- 心驰:心中思念。
- 枕忘凉:在枕上忘记了凉意,形容思念之深。
- 违色养:未能尽孝。
- 斑衣戯:穿着斑衣嬉戏,指孝子穿着斑衣以娱亲。
- 捧檄:捧着文书,指忙于公务。
- 翟方进:汉代官员,以孝闻名。
- 将母冠岩廊:带着母亲登上高高的岩廊,指尽孝。
典故解析:
- 翟方进:汉代官员,以孝闻名,此处用作典故,表达对孝道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与关怀。此诗创作于七夕之夜,诗人身处他乡,思念家人,表达了对孝道的向往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之夜,诗人身处他乡,思念家人,表达了对孝道的向往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孝道的向往。首两句通过“目切云垂望”和“心驰枕忘凉”描绘了诗人深情凝望远方、心中思念使他忘记了凉意的情景,形象生动。后两句“两年违色养,七夕又他乡”直接表达了诗人因公务繁忙而未能尽孝的愧疚之情。最后两句通过典故“翟方进”表达了对孝道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像翟方进那样尽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七夕之夜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孝道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目切云垂望”:诗人深情地凝望云端,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
- “心驰枕忘凉”:心中思念使他在枕上忘记了凉意,形容思念之深。
- “两年违色养”:两年来未能尽孝,表达了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 “七夕又他乡”:七夕之夜又在他乡度过,增加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 “坐想斑衣戯”:坐着想象着穿着斑衣嬉戏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庭的向往。
- “胡为捧檄忙”:为何要忙于捧着文书,表达了对公务繁忙的无奈。
- “何人翟方进”:有谁能像翟方进那样,表达了对孝道的向往。
- “将母冠岩廊”:带着母亲登上高高的岩廊,指尽孝,表达了对尽孝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目切云垂望”比喻远望。
- 拟人:“心驰枕忘凉”拟人化表达思念之深。
- 典故:“翟方进”用典表达对孝道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孝道的向往,以及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垂望:远望的意象,表达思念。
- 心驰:思念的意象,表达情感之深。
- 斑衣戯:家庭的意象,表达对家庭的向往。
- 翟方进:孝道的意象,表达对孝道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目切云垂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悲伤
- “两年违色养”中的“违色养”指的是什么? A. 违背天意 B. 未能尽孝 C. 违背命令 D. 未能完成任务
- 诗中提到的“翟方进”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汉代官员 C. 诗人朋友 D. 诗人父亲
答案:
- B. 思念
- B. 未能尽孝
- B. 汉代官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 孟郊《游子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廖行之的《七夕》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战乱中家人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