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真州
秦庭痛哭血成川,
翻讶中行背可鞭。
南北共知忠义苦,
平生只少两淮缘。
白话文翻译
在秦庭上痛哭,鲜血如河流淌,
回头一看,竟然被人用鞭子抽打。
南北的人民都知道忠诚和义气的苦楚,
我一生中只缺少与两淮的缘分。
注释
- 秦庭:指秦朝的都城,象征大明王朝的衰败。
- 痛哭血成川:形容悲痛欲绝,流出的眼泪如同江河一般。
- 翻讶:惊讶、感到意外。
- 可鞭:可以被鞭子抽打,形容遭受屈辱。
- 南北:指南方和北方的人们。
- 忠义苦:忠诚与义气带来的痛苦。
- 两淮:指淮河流域,象征故乡或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败的痛心与对忠义的坚守。在“南北共知忠义苦”一句中,作者提及了南北人民对忠义的共同理解,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同时,提到“两淮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随园,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忠诚和气节闻名,尤其是在抵抗元朝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色。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在抵抗元军的过程中,面临国家沦陷的悲痛。通过诗歌,作者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哀思与忠义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出真州》是一首充满悲愤和忠诚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首句“秦庭痛哭血成川”瞬间抓住了读者的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感受到国家破灭的惨痛。随着诗句的深入,作者以“翻讶中行背可鞭”传达出自己作为忠臣的屈辱与坚韧,深切体会到忠义之苦的南北人民共同的命运。
诗中“南北共知忠义苦”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呼唤,展现了文天祥心中对忠义的坚守和对民族的责任感。在结尾处提到的“两淮缘”,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也象征着文天祥在国家沦亡时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归属感。整首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庭痛哭血成川:描绘了极度悲痛的场景,情感强烈。
- 翻讶中行背可鞭:表现了作者在悲痛中感受到的屈辱,强调忠臣的无奈。
- 南北共知忠义苦:体现了作者与人民共同的苦楚,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平生只少两淮缘:表达了对故乡和个人缘分的思考,增添了个人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泪比作河流,增强了悲伤的力度。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加强了对苦楚的表达,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国家沦陷与忠臣屈辱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强调了忠义与痛苦的主题,传达出一种悲壮而坚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水:象征痛苦与悲伤,反映国家的破败。
- 鞭子:象征屈辱与压迫,表现忠臣的无奈。
- 南北:象征国家的分裂与人民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秦庭痛哭血成川”中的“秦庭”指的是? A. 秦朝都城
B. 南宋都城
C. 元朝都城 -
“南北共知忠义苦”这句反映了什么主题? A. 个人的成功
B. 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C. 对家乡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两淮缘”象征着什么? A. 忠诚的归属
B. 个人的遗憾
C. 家乡的眷念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正气歌》:文天祥的另一首著名诗作,表现了坚定的爱国情怀。
诗词对比:
- 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比,二者均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忠诚,但文天祥的诗更为悲壮,陆游则带有更多的个人感慨。
参考资料
- 《文天祥全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出真州》的全面解析和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