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泾渔父》
时间: 2025-01-01 14:01:04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南泾渔父
作者: 陆龟蒙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予方任疏慵,地僻即所好。
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
田家相去远,岑寂且纵傲。
出户手先筇,见人头未帽。
南泾有渔父,往往携稚造。
问其所以渔,对我真蹈道。
我初簎鱼鳖,童丱至于耄。
窟穴与生成,自然通壸奥。
孜孜戒吾属,天物不可暴。
大小参去留,候其孳养报。
终朝获鱼利,鱼亦未常耗。
同覆天地中,违仁辜覆焘。
余观为政者,此意谅难到。
民皆死搜求,莫肯兴愍悼。
今年川泽旱,前岁山源潦。
牒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
譬如死鸡鹜,岂不容乳抱。
孟子讥宋人,非其揠苗躁。
吾嘉渔父旨,雅叶贤哲操。
倘遇采诗官,斯文诚敢告。
白话文翻译:
我正懒散不羁,偏爱这偏僻的地方。
江水流淌,远离村落,偶尔到访,心中却已经淡然。
田家彼此相隔遥远,宁静中我更加傲然自得。
出门时手里持着拐杖,看到路人却都没带帽子。
南泾有位渔夫,常常带着孩子出海。
我问他为什么捕鱼,他向我传授真正的道理。
我小时候就开始捞鱼捉鳖,直到老年。
渔穴与生长,是自然的奥秘。
他勤勤恳恳地告诫我们,天地间的物事不可轻视。
大小鱼类的去留,都要等待它们的孳息与回报。
整天捕获鱼利,鱼也并非总是耗尽。
同处天地之间,若违背仁义就会遭到报应。
我观察那些执政的人,这种道理他们或许难以理解。
百姓们拼命搜求,却没人愿意同情哀悼。
今年河泽干旱,去年山源也干涸。
诉状已满庭,听闻的如同鸟叫声嘶哑。
就像死去的鸡鸭,难道不值得人们去抚抱。
孟子讥讽宋人,不是因为他们急于拔苗助长。
我赞赏渔父的教诲,言辞高雅,操守贤哲。
如果遇到采诗的官员,我真敢把这些文辞诉说。
注释:
- 疏慵:懒散、散漫,不拘一格。
- 嫪:心情淡然、安宁。
- 筇:拐杖,古代人出门常带。
- 稚:幼小、稚嫩。
- 蹈道:践行道理。
- 窟穴:鱼的栖息地,隐喻自然环境的隐秘。
- 孳养:生长繁殖。
- 违仁:违背仁义。
- 揠苗躁:急于拔苗助长,出自《孟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尤以山水田园诗为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渔父的朴素生活与理念,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对执政者的讽刺,展现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南泾渔父》这首诗以平淡的笔触描绘了渔夫生活的简单与智慧,反映出诗人与渔夫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渔夫的生活哲学,强调自然与和谐,以及对物质和欲望的淡然,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诗人在描写自然时,运用了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他心中的田园理想与对人的关怀。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以渔夫的智慧对比执政者的无知,令读者深思当今社会对待自然与民生的态度,呼应了古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偏爱田园的宁静。
- 第二联反映诗人出门时的随意与心境的恬淡。
- 第三联描绘了田园的偏远与宁静,表现出诗人的傲然自得。
- 第四联通过渔父的形象,引入对话,开启了对渔夫智慧的探讨。
- 后面的内容则通过渔夫教诲,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抒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窟穴与生成”比喻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循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描绘鱼类的命运,赋予其情感,展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渔父形象的塑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批评社会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与忽视生命的价值,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推崇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父:象征自然与智慧,代表朴素的生活哲学。
- 江水:流动的象征,代表时间与生活的流逝。
- 田园:象征宁静与安逸的生活环境。
- 鱼:象征生命与自然的馈赠,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泾有渔父”中“渔父”指代的是谁?
A) 一个捕鱼的人
B) 一个政治家
C) 一个诗人
D) 一个农夫 -
诗中提到的“揠苗躁”是出自哪位思想家?
A) 老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论语 -
诗人对执政者的态度是?
A) 赞赏
B) 讽刺
C) 无所谓
D) 依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 - 王维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南泾渔父》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陆龟蒙更关注社会政治问题,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归属感。这种对比展示了两位诗人在生活态度与社会责任感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陆龟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