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5:05: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其二
作者:王夫之
惊风淅沥渐无声。恰泠泠。早盈盈。
促拍悲丝转入凤笙清。唤醒梅花月下梦,看咫尺,有瑶京。
人闲何用久留情。晓风轻。晓烟晴。
流水斜阳莫惜玉山倾。解释消沈千种恨,明镜里,鬓丝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风雨渐渐消失的情景,清晨的细雨恰似轻声在耳边响起,令人心头轻盈。悲伤的音调在清脆的笙声中愈加明显,唤醒了梅花下的梦境,梦中似乎看见了美丽的瑶京。人们为何还要在此长久停留感情呢?晨风轻轻吹拂,晨雾渐渐消散,流动的水在夕阳斜照下,似乎不再珍惜那倾斜的玉山。心中千般的怨恨都在解释中渐渐消失,映在明镜里的鬓发已经斑白。
注释
字词注释
- 淅沥:形容细雨的声音。
- 盈盈:形容清澈或清亮的样子。
- 凤笙:一种古代乐器,常用来演奏悲伤的曲调。
- 瑶京:指美丽的地方,象征理想中的生活或境界。
- 鬓丝:指鬓发的丝,暗示年华已逝,发已斑白。
典故解析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常用来表示对理想或爱情的追求。
- 明镜:常用以反映人的容貌,象征自我反省与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湘云,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厚,尤其擅长于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明末时期,王夫之身处乱世,情感复杂。诗中表现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江城子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开篇以“惊风淅沥渐无声”,描绘出风雨渐止的宁静,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平静。接着,诗人通过“促拍悲丝转入凤笙清”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悲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笙声的清脆与悲哀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即使在宁静中,心中依然有无法释怀的情绪。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唤醒了“梅花月下梦”,使人沉浸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瑶京的出现更是加深了理想的色彩,仿佛在呼唤着一种对生活的向往。然而,紧接着“人闲何用久留情”一句,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放下,似乎暗示着即便再美好的情感也难以逃脱时间的无情。
最后,诗人通过“流水斜阳莫惜玉山倾”和“明镜里,鬓丝横”两句,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流动的水与夕阳的景象令人感到无奈,而鬓丝的斑白则是岁月的真实写照。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情感、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惊风淅沥渐无声:风雨声渐渐消失,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宁静。
- 恰泠泠。早盈盈:晨光透过细雨,景象清新,心情愉悦。
- 促拍悲丝转入凤笙清:悲伤的旋律在清脆的乐器声中显露,情感愈加深沉。
- 唤醒梅花月下梦,看咫尺,有瑶京:梅花下的梦境被唤醒,理想的瑶京近在咫尺。
- 人闲何用久留情:人们为何还要在这长久留恋,情感显得无奈。
- 晓风轻。晓烟晴:早晨的风轻柔,晨雾渐散,寓意情感的解脱。
- 流水斜阳莫惜玉山倾:夕阳下的流水流淌,似乎已不再珍惜那美好的事物。
- 解释消沈千种恨,明镜里,鬓丝横:心中的怨恨在明镜中被反映,岁月已使鬓发斑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唤醒”来赋予梅花梦境以生命,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爱情与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人生中的波折与困扰。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的精神。
- 瑶京: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明镜:象征自我反省与对时间的认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瑶京”象征什么? A. 理想的生活
B. 现实的困扰
C. 时间的流逝
D. 爱情的悲伤 -
填空题: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__与__的深刻思考。
-
判断题:诗中“明镜里,鬓丝横”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A
- 理想与现实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对亲情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相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江城子 其二》与《红楼梦》中的诗词:两者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王夫之诗选》
- 《明清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