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其一 盆中梅》

时间: 2025-01-06 04:11:13

年年腊后见冰姑。

玉肌肤。

点琼酥。

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

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

江南有客问征途。

寄音书。

定来无。

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

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其一 盆中梅
作者: 吕胜已 〔宋代〕

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白话文翻译

每年腊月之后,我都能见到那盆中的梅花。她的肌肤如玉,点缀着如琼脂的花瓣,容颜不老,四季常显丰盈。梅花在阳光和月光下,姿态时稀时稠,宛如画中景致。江南的朋友询问我归途的音信,是否有音书寄来?不如在这盆池旁,巧妙的石头倚托着浮图,静静地面对北山的林处士,妆点着小西湖的美景。

注释

  • 腊后:指农历腊月之后,通常是春节前后。
  • 冰姑:指梅花,因其在寒冬中开放而得名。
  • 琼酥:形容梅花如琼脂般精致。
  • 不老花容:梅花的容颜永远不衰老,象征着青春常在。
  • 稀稠:梅花的花瓣稀疏或密集,描绘其娇艳的变化。
  • 浮图:指塔、亭,通常为观景之所。
  • 林处士:指隐居于山林的士人,象征清高的志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胜已,字季和,号少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寒冬腊月,正值梅花盛开之际,诗人借梅花寄托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情的牵挂。

诗歌鉴赏

《江城子 其一 盆中梅》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词作,诗人在描绘梅花的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梅花作为冬季的象征,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年年腊后见冰姑”一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季节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与梅花的独特韵味。

诗人用“玉肌肤”、“点琼酥”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展现出其与众不同的芬芳和气质。接着,通过“向背稀稠如画里”的描写,诗人将梅花的姿态与画作相比较,引发读者的想象,仿佛梅花在月光下轻轻摇曳,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此外,诗中提及的“江南有客问征途”,则暗示了友人与诗人之间的联系,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诗的最后,诗人通过对静谧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气氛,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腊后见冰姑:每年腊月后都能见到梅花,表达了梅花在寒冬中依然坚强的生长。
  • 玉肌肤:用“玉”来形容梅花的洁白和优雅。
  • 点琼酥:形容梅花花瓣的美丽,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 不老花容:暗示梅花的美丽经久不衰,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
  • 向背稀稠如画里:梅花的姿态如同画中景致,生动而具变化。
  • 江南有客问征途:引入友人对诗人现状的关心,表现出对联系的渴望。
  • 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描绘了一个优美的环境,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冰姑,突出了梅花的清冷与高洁。
  • 拟人:梅花的“花容”被赋予了生命,显示出其美丽与活力。
  • 对仗:如“稀稠如画里”,增强了艺术效果与音韵美。

主题思想:全诗以梅花为主线,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情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是冬季的代表花卉。
  • 北山林处士:象征隐逸与清高生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 小西湖:代表着优美的自然环境,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冰姑”指的是哪种花?

    • A. 玫瑰
    • B. 梅花
    • C. 兰花
  2. “不老花容”表达的意思是?

    • A. 花容易老
    • B. 花容常新
    • C. 花容枯萎
  3. 诗人对哪位朋友表达了思念?

    • A. 江南的客
    • B. 北山的处士
    • C. 盆池的石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梅花》
  • 陆游《梅花绝句》

诗词对比: 苏轼的《梅花》与吕胜已的《江城子 其一 盆中梅》都以梅花为主题,但苏轼的诗更侧重于梅花所象征的坚韧精神,而吕胜已则更注重梅花的自然美感与对友情的寄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文化与诗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