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时间: 2025-01-04 07:31:30

野鹤相将拄杖前,倚松穿竹各欣然。

山行一匝又一日,云作四邻今四年。

名教之中元有地,吾心以外别无天。

平生老仆犹疑我,不是凡夫不是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鹤相将拄杖前,
倚松穿竹各欣然。
山行一匝又一日,
云作四邻今四年。
名教之中元有地,
吾心以外别无天。
平生老仆犹疑我,
不是凡夫不是仙。

白话文翻译:

野外的鹤与我相伴,拄着手杖前行,
我倚靠松树,穿越竹林,心中各自欢喜。
在山中行走,转眼又是一日,
云彩环绕四周,时光已过四年。
在名教之中,虽然有位置,
但我心中所想,除了心外别无他天。
一生的老仆仍然对我有所怀疑,
我既不是普通人,也不是神仙。

注释:

  • 相将:相伴,和我一起。
  • 拄杖:用手杖支撑行走。
  • 欣然:愉快、欢喜的样子。
  • :周围、环绕。
  • 云作四邻:云彩成为了我的邻居,形容云在周围。
  • 名教:指社会的名声和教育。
  • 元有地:有一个位置或身份。
  • 平生:一生。
  • 老仆:年老的仆人,指忠实的朋友。
  • 凡夫:普通人。
  • :神仙,超脱于世俗。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道家思想的隐喻,强调个人内心的自由和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端,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山行》创作于方岳游山玩水之际,表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思。在当时,诗人们常借助山水表达对人世繁华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山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山水诗,诗人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他与野鹤共行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诗的前四句通过描绘山行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尤其是“云作四邻今四年”,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后四句则转向内心的哲学思考,诗人反思名教与世俗,强调内心的自由与真实。诗人认为,名教之中的地位并不足以定义一个人的价值,真正的天地在于内心的追求与灵魂的升华。最后一句“不是凡夫不是仙”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思考,既不愿被世俗所束缚,也不想被神化,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立见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境界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鹤相将拄杖前:描绘了诗人与野鹤相伴的宁静场景,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2. 倚松穿竹各欣然:表现了诗人倚靠松树,穿行于竹林中的自在与愉悦。
  3. 山行一匝又一日:时间在山中流逝,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4. 云作四邻今四年:云彩成为诗人生活的一部分,暗示时间的飞逝与对自然的感悟。
  5. 名教之中元有地:虽然社会有名声与地位,但这些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自我。
  6. 吾心以外别无天:强调内心的自由与心灵的追求。
  7. 平生老仆犹疑我: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对诗人的身份存疑。
  8. 不是凡夫不是仙:诗人不愿被世俗定义,也不想被神化,体现了对自我身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作四邻”,将云比作邻居,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由与内心世界的探求,强调了个体在名教与世俗中寻找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立见解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野鹤:象征自由与超脱。
  2. 松竹:代表坚韧与生机,体现自然的美。
  3. :象征飘逸与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4. 拄杖:象征人生的支撑与依赖,表现诗人的老练与稳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野鹤”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超脱
    • B. 普通人
    • C. 神仙
  2. 诗人对名教的态度是:

    • A. 认可
    • B. 反思
    • C. 完全否定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

    • A. 怀疑
    • B. 否定
    • C. 思考

答案:

  1. A. 自由与超脱
  2. B. 反思
  3. C. 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具有相似的主题。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之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这两首诗都与《山行》在主题、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