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严陵》

时间: 2025-01-19 16:54:11

与雁分洲宿,连云做梦清。

江风人事老,夜雨客心惊。

潮急仍吞濑,更寒不过城。

子陵吾所韪,蓑外底须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次严陵
与雁分洲宿,连云做梦清。
江风人事老,夜雨客心惊。
潮急仍吞濑,更寒不过城。
子陵吾所韪,蓑外底须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在严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乘舟泊岸的情景。诗人和雁群分别在不同的洲上栖息,夜晚在云层中做着清梦。江风吹来,人世间的事情让人感到老去,而夜雨的声响则让客人的心情感到惊恐。潮水汹涌,吞没了岸边的涟漪,而寒冷的气候也超过了城中。子陵(指东汉的有名隐士,阮籍)是我所追求的人,蓑衣之外的名声是我所渴求的。

注释:

  • 与雁分洲宿:与大雁在不同的洲上栖息。
  • 连云做梦清:在云层中做着清晰的梦。
  • 江风人事老:江风吹来,令人感到世事如梦,逐渐老去。
  • 夜雨客心惊:夜晚的雨声让人感到不安。
  • 潮急仍吞濑:潮水汹涌,仍然吞没了河岸的涟漪。
  • 更寒不过城:比起城中的寒冷来,更为寒冷。
  • 子陵吾所韪:子陵是我所推崇的。
  • 蓑外底须名:希望在蓑衣之外获得名声。

典故解析:

  • 子陵:指东汉时期的隐士阮籍,他以清高自守著称,诗中提及他,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蓑衣:指渔夫或隐者常穿的外衣,象征着简朴与隐居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景之,号雪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舟行严陵之际,正值夜晚,诗人对舟中孤独的心境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进行深入思考,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舟次严陵》通过描绘诗人在严陵夜舟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开篇“与雁分洲宿”,通过与雁群的对比,突出诗人身处孤舟之中,心中孤寂的情绪。接着“连云做梦清”,诗人似乎在梦中寻求一种安宁,然而现实的“江风人事老”和“夜雨客心惊”却让他清醒地意识到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沧桑。潮水的急涌象征着生命的变幻无常,而“更寒不过城”则暗示着内心的孤寂和寒冷,诗人在外界的环境中感受到更深层的内心寒冷。最后,诗人以“子陵吾所韪”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理想的向往,蓑衣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而“须名”则是对名声的渴望,体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态。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哲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与雁分洲宿:表达了孤独感,雁群的团聚与自己的孤单形成鲜明对比。
  2. 连云做梦清:梦中的清晰与现实的模糊形成对比,暗示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差距。
  3. 江风人事老:感慨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4. 夜雨客心惊:夜雨声中,心中惊慌,反映出诗人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
  5. 潮急仍吞濑:潮水的汹涌暗喻人生的变幻,无法把握。
  6. 更寒不过城:寒冷的比喻,感叹内心的孤寂与外界的冷漠。
  7. 子陵吾所韪:提及隐士,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蓑外底须名:表达对名声的渴求,展现出矛盾的内心。

修辞手法:

  • 对比:孤舟与雁群的对比,突出孤独感。
  • 暗喻:潮水、寒风等自然现象象征人生的无常与困境。
  • 拟人:夜雨使人心惊,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基调沉重而又充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团聚与归属感,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江风:代表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 夜雨:象征不安与忧虑,暗示内心的焦虑。
  • 潮水:暗示人生的变化无常。
  • 子陵:隐士象征,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
  • 蓑衣:象征简朴生活与隐居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舟次严陵》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方岳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子陵”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阮籍
    • B. 司马迁
    • C. 陶渊明
  3.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

    • A. 繁花似锦
    • B. 潮急夜雨
    • C. 秋风萧瑟

答案:

  1. B. 方岳
  2. A. 阮籍
  3. B. 潮急夜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舟次严陵》与《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孤独感,但《舟次严陵》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山居秋暝》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