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有感(二首)》
时间: 2025-01-06 15:2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暮有感(二首)
作者:杨基 〔明代〕
啼鸟匆匆变物华,
雨池科蚪渐成蛙。
青鞋谩踏闲边草,
白发羞簪醉里花。
此日骅骝思苜蓿,
当时鹦鹉唤琵琶。
遥怜箫鼓追游地,
荠麦青青已没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情景。啼叫的鸟儿匆忙地向南飞去,物候也在悄然变化,雨水滋润的池塘里,蝌蚪渐渐长成了青蛙。诗人穿着青鞋,随意地踏过草地,白发的他在醉意中羞于用簪子插花。今天的骏马在想着苜蓿,而当时的鹦鹉则在呼唤着琵琶。远远地,我怜惜那些追逐着游玩的乐器声,菜荠和麦田在春天的阳光下已然没有了乌鸦的身影。
注释:
- 啼鸟:指发出啼叫声的鸟,象征春天的生机。
- 物华:指自然界的繁华景象。
- 雨池:指雨水汇集的池塘。
- 科蚪:即蝌蚪,青蛙的幼体。
- 青鞋:指青色的鞋子,可能是诗人当天的装扮。
- 白发:形容年纪较大,暗示诗人的心境。
- 骅骝:指一种名贵的马,象征高贵和奔腾。
- 苜蓿:一种草,马的食物。
- 鹦鹉:聪明的鸟,能模仿人声。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常与音乐和欢愉有关。
- 箫鼓:指乐器,象征欢乐的场景。
- 荠麦:春天的农作物,象征丰收和生命的延续。
- 没鸦:没有乌鸦,暗示宁静和安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著名诗人,仕途坎坷,终生游历于山水之间,以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春暮有感》是在春天即将过去之际写成的,诗人通过描绘春末的种种景象,表达对生命流转、时光荏苒的感慨。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春暮有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思,展现了春天的别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前四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鸟儿的啼鸣、蝌蚪的成长,都在暗示着自然界的蓬勃生机。然而,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伤感,尤其是“白发羞簪醉里花”的句子,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自省与无奈。
后四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欢愉与即将消逝的寂寥。骏马对苜蓿的思念与鹦鹉呼唤琵琶的情景,映衬出春天的热闹与活力。然而“荠麦青青已没鸦”,则带来了一种结束的预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以春天的生机为起点,逐渐转向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细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啼鸟匆匆变物华:鸟儿的啼叫声伴随着春天的变化,暗示万物复苏。
- 雨池科蚪渐成蛙:池塘中的蝌蚪逐渐长大,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蜕变。
- 青鞋谩踏闲边草:诗人随意地在草地上行走,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白发羞簪醉里花:年长的诗人在醉意中感到羞愧,反映出对青春的怀念。
- 此日骅骝思苜蓿:骏马在思念食物,暗示对生活的渴望。
- 当时鹦鹉唤琵琶:鹦鹉的声音与琵琶的乐声相结合,表现出春天的欢乐。
- 遥怜箫鼓追游地:远方的乐器声让诗人产生了共鸣,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荠麦青青已没鸦:春天的景象中没有了乌鸦,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啼鸟匆匆”,使鸟儿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青鞋谩踏”和“白发羞簪”,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骅骝思苜蓿”,用马的思念比喻对生活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诗围绕春天的结束与生命的流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啼鸟:象征生命的开始与活力。
- 蝌蚪:象征成长与变化。
- 青鞋:代表诗人的悠闲与自在。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骅骝:代表高贵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琵琶:象征欢愉与艺术的享受。
- 荠麦:代表春天的生机与丰收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人通过什么生物象征春天的生机? A. 蝌蚪
B. 乌鸦
C. 青鞋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发羞簪醉里花”表达了诗人对__的怀念。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骉骝”象征着诗人的忧伤。 (对/错)
答案:
- A
- 青春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生机,但更侧重于清晨的宁静与美好。
- 《如梦令》: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欣赏》
- 《杨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