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草
作者: 杨基 〔明代〕
嫩绿柔香远更浓,
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
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
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
无数牛羊一笛风。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草儿嫩绿而芬芳,香气四溢。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处处都是绿茸茸的景象。六朝时期的旧恨在斜阳下显得更加深沉,而南浦的愁苦则在细雨中悄然滋生。临近水边的草色让人如醉如痴,花丛中的景致更衬托出舞裙的红艳。平坦的原野上,夕阳西下,人们陆续归来,数不清的牛羊在微风中悠然自得。
注释:
- 嫩绿:形容草色鲜嫩的绿色。
- 柔香:指草的芳香,柔和而不刺鼻。
- 茸茸:形容草木茂盛,青翠的样子。
- 六朝:指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历史时期,常被用来代表古代的遗憾与情感。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常用作诗词中的意象,象征离愁别恨。
- 歌扇:古时女子用来扇风的扇子,常伴随着歌唱。
- 舞裙:指舞蹈时穿的裙子,常用来描绘女子的优雅。
- 平川:平坦的原野。
- 牛羊:指畜牧业,象征富饶的田园生活。
典故解析:
- 六朝旧恨:指历史上六朝时期的沧桑与伤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 南浦新愁:南浦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表达离愁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80年,卒于公元1535年。他的诗风清新明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故乡和自然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春草》写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春草的生机勃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融入了历史情感与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旧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春草》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草的生命力与自然的美好。首句“嫩绿柔香远更浓”,不仅描绘了春草的颜色与香气,更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将人们的心情渲染得格外柔和。接下来的“春来无处不茸茸”,则强调了春天的普遍性,草木在春天中生机盎然,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这里将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旧恨与新愁在时间的流逝中显得更加沉重。尤其是“斜阳”与“细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展现了春天的生动场景,歌扇的绿与舞裙的红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色彩感。同时,最后两句“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则描绘了宁静的乡村傍晚,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归属感。
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体现了杨基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草的颜色很嫩很绿,芳香弥漫,越远越浓郁。
- 春来无处不茸茸:春天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草木。
- 六朝旧恨斜阳里:在斜阳下,诗人想起了六朝时期的往事与情感。
- 南浦新愁细雨中:在南方水边,细雨中又生出新的愁苦。
- 近水欲迷歌扇绿:近水的草色让人迷醉,仿佛与歌扇的绿色融为一体。
- 隔花偏衬舞裙红:花丛中的景致更衬托出舞裙的红色,形成对比。
- 平川十里人归晚:平坦的原野上,夕阳西下,人们开始陆续归来。
- 无数牛羊一笛风:牛羊在微风中悠然自在,构成了美丽的乡村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草比作柔香,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
- 对仗:如“歌扇绿”与“舞裙红”,对称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草木似乎有自己的情感,与人类的情感相呼应。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春草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人生的感慨。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反映出人们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斜阳:常用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感伤。
- 细雨:寓意愁苦与思念。
- 牛羊:象征宁静的乡村生活与富饶的田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朝”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东吴、东晋及南朝
D. 元朝
答案:C -
“嫩绿柔香远更浓”中的“嫩绿”是形容什么? A. 旧恨
B. 春草
C. 舞裙
D. 细雨
答案:B -
诗中提到“南浦新愁”,这里的“南浦”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河流
B. 南方的水边
C. 西方的山川
D. 东方的森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写春天的景色与忧国忧民的情感。
- 《夜泊牛津》(李白):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背景与氛围不同。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以草为主题,表达送别情感,有相似的自然意象。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