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江道中思常宗
作者: 杨基 〔明代〕
暮江散微雨,风定波自碧。
一鹭立不飞,双鸿递相直。
余烟菱女唱,新月渔郎笛。
此处忽怀人,相思杳何极。
白话文翻译:
在夕暮的江边,细雨轻轻洒落,风平浪静,水波碧绿。一只白鹭静静地立着不肯飞起,成双的大雁在空中飞翔,彼此呼应。远处的烟雾中,菱角女唱着歌,新月下,渔郎吹着笛子。此时此刻,我忽然思念起远方的人,思念的情感无尽无休,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注释:
- 暮江:傍晚的江水。
- 散微雨:细雨飘洒。
- 风定波自碧:风平浪静,水波呈现出碧绿的颜色。
- 一鹭立不飞:一只白鹭静静地站着,不愿飞起。
- 双鸿递相直:成双的大雁在相互呼应,飞得笔直。
- 余烟:残留的烟雾。
- 菱女:指的是在水边采菱的女子,传统上与江南水乡息息相关。
- 新月:新月初生,象征着新的开始。
- 渔郎笛:渔夫的笛声,传递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气息。
- 相思杳何极:思念的情感无尽无休,无法测量其尽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约1500年-约1580年),明代诗人,字仲弦,号惟庵,出身于今江苏省,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湘江道中思常宗》创作于诗人旅行时,对自然的观察与人情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表达了江南特有的自然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淡淡忧伤的氛围。诗人在描绘江边景色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暮江散微雨,风定波自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静谧和清新,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接着,诗人用“一鹭立不飞,双鸿递相直”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白鹭的静谧与大雁的飞翔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静默。
“余烟菱女唱,新月渔郎笛”两句,描绘了江边的生活画面,菱女的歌声与渔郎的笛声交织,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无法抚平诗人心中的思念之苦。结尾的“此处忽怀人,相思杳何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思念的情感如同无尽的江水,无法测量其尽头。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江散微雨:描写了傍晚时分,江边细雨飘洒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风定波自碧:风平浪静,水波清澈,突显出自然的美丽。
- 一鹭立不飞:独立的白鹭象征着孤独与静谧,表达作者内心的宁静。
- 双鸿递相直:大雁互相呼应,象征着友情或亲情的连接。
- 余烟菱女唱:描绘了菱女的生活情景,增添了江南的生活气息。
- 新月渔郎笛:新月下的渔郎笛声,呈现出一种恬静而悠闲的生活。
- 此处忽怀人:在美丽的自然中,诗人却突然想起远方的朋友。
- 相思杳何极:思念之情无尽无休,表达了深切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如“新月渔郎笛”和“余烟菱女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人在自然中对情感的感悟,抒发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暮江:象征宁静与思念。
- 白鹭:象征孤独与宁静。
- 大雁:象征友情与联系。
- 菱女:象征江南的生活气息。
- 新月:象征新生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富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暮江散微雨”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 A. 日出
- B. 傍晚细雨
- C. 晴天
-
“一鹭立不飞”中的“鹭”指的是什么鸟?
- A. 麻雀
- B. 白鹭
- C. 画眉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A. 自然景色
- B. 生活气息
- C. 两者都有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思念的情感,手法与《湘江道中思常宗》相似,但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杨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