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时间: 2024-09-19 21:01:08

雨过百溜鸣,云消众山出。

鸟啼松径深,来往无车辙。

幽居少人事,足以养吾拙。

读书故无用,徒然较优劣。

辟世岂云迂?

自与桃源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
作者:王冕(元代)
雨过百溜鸣,云消众山出。
鸟啼松径深,来往无车辙。
幽居少人事,足以养吾拙。
读书故无用,徒然较优劣。
辟世岂云迂?自与桃源别。

白话文翻译

雨过之后,溪水潺潺流淌,云雾散去,群山重新显现。
鸟儿在松林的小径深处啼叫,来往的人们没有留下车辙。
我隐居在幽静的地方,很少与人打交道,这样的生活足以让我保持我的拙朴。
读书对我来说并没有实际用处,反而徒然比较谁更优秀。
避世难道是显得迂腐吗?我自与桃源隔离,享受着无忧的生活。

注释

  • 百溜鸣:指溪水流动时发出的声音。
  • 众山出:云雾散去,群山显现。
  • 松径:松树旁的小路。
  • 无车辙:没有车马经过的痕迹,指这里的宁静。
  • 幽居:隐居在幽静的地方。
  • 养吾拙:养成我的拙朴。
  • 辟世:避开世俗。
  • 桃源: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地,象征世外桃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冕(1287年-1359年),字季仲,号白云山人,元代诗人、画家。生于浙江,少时即才华横溢,后隐居山中,诗风清新脱俗,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体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冕隐居生涯,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王冕选择隐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冕的《山中》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清新优美,雨过后溪水潺潺、云雾散去,群山重现,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图景。鸟鸣声声,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生动性。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幽居生活的宁静与自足,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淡泊和对知识的怀疑,认为读书并不一定能带来实际的价值,反而容易比较优劣,失去自我。

诗的最后两句更是深刻,质疑避世的态度是否显得迂腐,同时又坚定地表示自己与桃源的隔离,表明对自我选择的自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展现了王冕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过百溜鸣:描绘了雨后,山间溪水欢快流淌的情景,声音清脆悦耳。
  2. 云消众山出:云雾散去,山峦的轮廓重新显现,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3. 鸟啼松径深:鸟儿在深邃的松林小路中鸣叫,体现了宁静的氛围。
  4. 来往无车辙:这里的人没有车马经过,强调了环境的幽静。
  5. 幽居少人事:隐居生活中人际关系稀少,强调了内心的宁静。
  6. 足以养吾拙:隐居的生活足以保持自己的淳朴。
  7. 读书故无用:对读书的质疑,认为并不一定能带来实际的价值。
  8. 徒然较优劣:比较优劣的无谓,反映出内心的困惑。
  9. 辟世岂云迂:质疑避世的态度是否显得迂腐。
  10. 自与桃源别:坚信自己与理想境地桃源的隔离,表明对自我选择的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生境遇,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
  • 拟人:鸟啼与溪水声都赋予了生命,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王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洗净尘世繁杂,带来新的生机。
  2. :象征稳重、永恒,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3. :象征自由、灵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4. 松径:象征幽静、清雅,是隐居生活的理想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冕的《山中》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雪山
    B. 雨后山水
    C. 日出日落
    D. 秋风落叶

  2. 诗中提到“无车辙”意味着什么? A. 繁忙的生活
    B. 宁静的环境
    C. 车马众多
    D. 交通便利

  3. 诗人的隐居生活让他感受到什么? A. 孤独
    B. 繁忙
    C. 宁静自足
    D. 无所事事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冕的《山中》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描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王冕更强调对世俗的超脱,陶渊明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陶渊明与山水诗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