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寄少城)》

时间: 2024-09-19 21:24:08

泪湿芙蓉城上花。

片飞何事苦参差。

锁深不奈莺无语,巢稳争如燕有家。

情未老,鬓先华。

可怜各自淡生涯。

桃花不解知人意,犹自沾泥也学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寄少城)
作者:程垓 〔宋代〕
泪湿芙蓉城上花。
片飞何事苦参差。
锁深不奈莺无语,
巢稳争如燕有家。
情未老,鬓先华。
可怜各自淡生涯。
桃花不解知人意,
犹自沾泥也学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忧伤和对人生无奈的感慨。泪水浸湿了城上的芙蓉花,飞舞的花瓣为何要如此苦涩地参差不齐?在这深锁的愁绪中,黄莺无言以对,而稳固的巢穴却不如燕子那样有家可归。情感尚未衰老,鬓发却已渐渐斑白;可怜我们各自的生活如此淡薄无味。桃花不懂人心的苦楚,它们依旧沾泥,模仿着他者的姿态。


注释:

字词注释:

  • 泪湿:泪水打湿。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片飞:花瓣飘落,暗指失去。
  • 锁深:忧愁锁在心中,无法解开。
  • 莺无语:黄莺沉默不语,表达无奈。
  • 巢稳:巢穴稳固,暗指安全感。
  • 情未老,鬓先华:感情尚未衰老,头发却已变白。
  • 桃花不解知人意:桃花不懂人心的情感。

典故解析:
黄莺和燕子常用作诗中的意象,象征着自由和归属。桃花在古典诗中常用来比喻爱情和情感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词人,以清丽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离愁别绪,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于作者对生活和爱情的感慨中,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淡漠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寄少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以“泪湿芙蓉城上花”引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忧愁。芙蓉花的美丽与泪水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美好背后的悲伤。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锁深不奈莺无语”表现出心中深重的愁苦,莺鸟的沉默更衬托出诗人情感的孤独。

诗的中段“情未老,鬓先华”则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情感虽未消逝,但岁月已在容颜上留下痕迹,诗人对人生的淡薄感到无奈与惋惜。最后用“桃花不解知人意”来比喻那些无法理解人心的事物,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泪湿芙蓉城上花:泪水浸湿了城中的芙蓉花,象征着悲伤与失落。
  • 片飞何事苦参差:花瓣飘落,为什么要如此苦涩地散乱,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 锁深不奈莺无语:心中忧愁如锁,黄莺无言以对,表现无奈与孤独。
  • 巢稳争如燕有家:比喻燕子有家,而自己却没有归属感,暗示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 情未老,鬓先华:感情尚在,但容颜已老,表现时间的无情。
  • 可怜各自淡生涯:叹息各自的生活平淡无味,充满无奈。
  • 桃花不解知人意:桃花不懂人心的苦楚,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犹自沾泥也学他:桃花依然沾泥,模仿他者,暗指无奈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芙蓉花”比喻美好而脆弱的情感。
  • 拟人:桃花被赋予人性,表现情感的无奈。
  • 对仗:如“情未老,鬓先华”,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情感孤独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花:象征美好与纯洁,代表诗人的情感。
  • 黄莺:象征自由与无奈,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
  • 燕子:代表温暖的家庭与归属感,表达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 桃花:象征爱情的脆弱,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泪湿芙蓉城上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2. “情未老,鬓先华”意在表达什么?
    A. 感情的消逝
    B. 年龄的增长
    C. 心情的愉悦

  3. 桃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爱情的脆弱与无奈
    C. 生活的繁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离骚》中的情感抒发与《鹧鸪天》相似,都是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而杜甫的《春望》则更侧重于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鹧鸪天(寄少城)》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