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画阁红炉屏四向》

时间: 2025-01-04 10:56:36

画阁红炉屏四向。

梅拥寒香,次第侵帷帐。

烛影半低花影幌。

修眉正在花枝傍。

殢粉偎香羞一饷。

未识春风,已觉春情荡。

醉里不知霜月上。

归来已踏梅花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画阁红炉屏四向
作者: 程垓 〔宋代〕

画阁红炉屏四向。梅拥寒香,次第侵帷帐。
烛影半低花影幌。修眉正在花枝傍。
殢粉偎香羞一饷。未识春风,已觉春情荡。
醉里不知霜月上。归来已踏梅花浪。

白话文翻译:

在这间画阁中,红炉四面环绕,梅花散发着寒香,层层侵入帷帐。
烛光映照下,花影摇曳,影子半低,恰似修眉女子倚在花枝旁。
她那娇羞的粉面倚着香气,似乎只是一瞬间。未曾感受到春风的吹拂,
心中却已荡漾起春情。醉中不知霜月已升起,归来时已踏上梅花的浪潮。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阁:装饰精美的阁楼。
  • 红炉:指红色的火炉,象征温暖和节日气氛。
  • 寒香:寒梅的香气。
  • 烛影:烛光的影子。
  • 殢粉:指面颊上涂抹的粉,形容女子的美丽。
  • 羞一饷:形容女子害羞,似乎只是一瞬间。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春天的到来联系在一起。
  • 霜月:指的是秋冬之交,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他的词多描写春天、梅花等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季,可能是作者在某个温暖的春日午后,体会到春天的气息,感受到内心的情感涌动而写成的。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梅花、烛光和女子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温柔而浪漫的情感。开篇“画阁红炉屏四向”即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四周的红炉象征着节日的欢快与温馨。梅花的寒香,不仅代表了春的来临,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相呼应。

“烛影半低花影幌”,烛光的摇曳与花影重叠,映衬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美感。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一个修眉女子,正倚在花枝旁,展现出一种娇羞与柔美。女子的“殢粉偎香”意象,令人联想到她的娇羞与妩媚,仿佛能感受到她的心绪与情感。

接下来的“未识春风,已觉春情荡”,则表现了内心的情感早已随着春天的临近而荡漾,醉意朦胧中,似乎已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最后一句“归来已踏梅花浪”,不仅是对春天的向往与归属,也象征着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感情,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希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阁红炉屏四向:描绘了一个装饰华美的阁楼,四周是红色的炉子,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2. 梅拥寒香,次第侵帷帐:梅花的香气渗透进了帷帐,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3. 烛影半低花影幌:烛光摇曳,映照出树上花影,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4. 修眉正在花枝傍:描绘出一位女子倚靠在花枝旁,展现出她的柔美。
  5. 殢粉偎香羞一饷:女子娇羞的面容和周围的香气交融。
  6. 未识春风,已觉春情荡:虽然未感受到春风的吹拂,但内心已然感受到春天的情愫。
  7. 醉里不知霜月上:在醉意中,不知不觉霜月已升起。
  8. 归来已踏梅花浪:归来的路上,踩着满地的梅花,象征着与春天的亲密接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娇羞与梅花的香气相联系,增强了诗词的美感。
  • 拟人:烛影、花影似乎有自己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梅拥寒香,次第侵帷帐”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女子的柔美,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展现了生命的希望与美好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阁:象征着温暖与幸福的空间。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寓意着春天的到来。
  • 烛影:象征着柔和与温馨的气氛。
  • 修眉女子:代表着美丽与柔情,增添了情感的细腻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程垓
    • C. 杜甫
  2. 词中“烛影半低花影幌”表现了什么意境?

    • A. 明亮
    • B. 朦胧
    • C. 寂静
  3. 诗中提到的“殢粉”指的是?

    • A. 花香
    • B. 女子的妆容
    • C. 月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程垓的《蝶恋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柔美的情感,但程垓更侧重于细腻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