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六首》

时间: 2025-01-04 11:40:27

斋国馈时堪出走,东山携处未生憎。

道人莫谓全无念,行乐须知此日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斋国馈时堪出走,东山携处未生憎。道人莫谓全无念,行乐须知此日曾。

白话文翻译:

在斋戒的国家馈赠时可以离开,带着东西到东山时不会产生厌恶。道人不要说完全没有念头,要知道行乐的这一天曾经有过。

注释:

  • 斋国:指斋戒的国家或地区。
  • 馈时:指在特定时间进行馈赠。
  • 东山:可能指一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泛指山野之地。
  • 未生憎:没有产生厌恶之情。
  • 道人:指修道之人。
  • 莫谓全无念:不要说完全没有念头或想法。
  • 行乐:指享受生活,追求快乐。
  • 须知此日曾:要知道这一天曾经有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约1096-1148),字子厚,号南轩,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修道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了一段斋戒生活后,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以及对修道生活的反思。诗中提到的“斋国”和“东山”可能是作者生活中的两个不同场景,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和快乐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斋戒生活和东山之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诗中的“斋国馈时堪出走”暗示了在斋戒的生活中,作者渴望离开,寻求自由。而“东山携处未生憎”则表达了在东山之行中,作者没有产生厌恶之情,反而感受到了快乐。最后两句“道人莫谓全无念,行乐须知此日曾”则是对修道生活的反思,提醒道人不要认为完全没有念头,要知道追求快乐的日子曾经有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快乐生活的向往和对修道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斋国馈时堪出走:在斋戒的国家馈赠时可以离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 东山携处未生憎:带着东西到东山时不会产生厌恶,表达了作者在东山之行中感受到的快乐。
  3. 道人莫谓全无念:道人不要说完全没有念头,提醒道人不要忽视内心的想法。
  4. 行乐须知此日曾:要知道行乐的这一天曾经有过,强调了追求快乐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斋国和东山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
  • 提醒:通过“莫谓全无念”和“须知此日曾”的提醒,强调了内心的想法和追求快乐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自由和快乐,以及对修道生活的反思。通过对比斋戒生活和东山之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并提醒道人不要忽视内心的想法和追求快乐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斋国:象征斋戒的生活,表达了束缚和限制。
  • 东山:象征自由和快乐,表达了作者的向往。
  • 道人:象征修道生活,表达了内心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斋国”指的是什么? A. 斋戒的国家 B. 东山 C. 道人 答案:A

  2. 诗中的“东山携处未生憎”表达了什么? A. 对斋戒生活的厌恶 B. 对东山之行的快乐 C. 对修道生活的反思 答案:B

  3. 诗中的“道人莫谓全无念”提醒了什么? A. 不要忽视内心的想法 B. 要追求自由和快乐 C. 要知道行乐的重要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对比:

  • 张嵲的《再次前韵六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但张嵲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修道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嵲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