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岭夜行》

时间: 2025-01-19 17:47:58

岭头无复一人来,渔店收灯户不开。

松气满山凉似雨,海声中夜近如雷。

拟披醉发横箫去,只寄乡书与剑回。

他日有人传肘后,尚堪收拾作诗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岭头无复一人来,渔店收灯户不开。
松气满山凉似雨,海声中夜近如雷。
拟披醉发横箫去,只寄乡书与剑回。
他日有人传肘后,尚堪收拾作诗材。

白话文翻译

在山岭的顶端已经没有人来,渔店的灯也收起了,门窗紧闭。
松树间的空气清凉如雨,海浪的声音在夜里如同雷鸣。
我想披散头发,拿着横笛去游玩,只想给故乡寄去书信和我的剑。
将来如果有人传来消息,后来的日子,我还可以收集这些经历作为写诗的素材。

注释

字词注释:

  1. 岭头:山岭的顶端。
  2. 渔店:指海边的渔夫居所或商店。
  3. 松气:松树散发的清新气息。
  4. 海声:海浪的声音。
  5. 拟披醉发:意指想要披散头发,形容醉态。
  6. 乡书:给故乡写的信。
  7. 剑回:指带着剑归来,象征着英雄气概。
  8. 肘后:意指身后的事情或回忆。

典故解析:

  • 此诗使用了“松气”、“海声”等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在夜行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剑常作为文人气节的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牵挂和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其精湛的诗词技艺和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及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可能在夜间游历于山岭之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孤寂,同时也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蒜岭夜行》以夜行的场景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描绘了夜晚的山岭,渔店的闭合,松气的清凉,海声的震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前两句通过描写无人来访与渔店的关闭,展现了夜晚的冷清;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感。诗人希望在醉意中随心而去,以横箫寄托情思,然而最终还是选择了书信与剑作为寄托,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情感深邃,构思巧妙,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怀与境界。詩中“尚堪收拾作诗材”的结尾,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创作的期待与对经历的珍视,表明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岭头无复一人来:山顶再无一人到访,表现出孤独的场景。
  2. 渔店收灯户不开:渔店的灯光已关,显示出夜的静谧。
  3. 松气满山凉似雨:松树散发的清凉气息,令人感到如同细雨般的凉爽。
  4. 海声中夜近如雷:海浪声响如雷,突显夜的幽静与自然的力量。
  5. 拟披醉发横箫去:想要披散头发,拿着笛子去游玩,表现出放荡不羁的心境。
  6. 只寄乡书与剑回:只想寄去乡书和剑,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7. 他日有人传肘后:未来可能有人传来消息,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8. 尚堪收拾作诗材:这些经历仍可作为写诗的素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气比作雨,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海声似雷,给人以震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孤独的夜行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度交融,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思索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岭头:象征高处的孤独与清冷。
  2. 渔店:代表人间烟火气息的消逝。
  3. 松气:清新的自然气息,暗示宁静与安详。
  4. 海声: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无常。
  5. 乡书:代表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夜晚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几种?

    • A. 霓虹灯
    • B. 松气
    • C. 海声
    • D. 雨声
    • 答案:B, C
  2. 诗人想要寄去什么给故乡?

    • A. 笛子
    • B. 乡书与剑
    • C. 诗歌
    • D. 花朵
    • 答案:B
  3. 诗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孤独与思乡
    • D. 愤怒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克庄的《蒜岭夜行》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偏向于宁静的田园生活,而后者则更加强调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