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瑑觉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5:5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苏瑑觉斋二首 其二
灭去觚棱性本圆,了除藩蔽物皆然。
向来具足顶门眼,尽发卑微瓮里天。
胶扰空花俱是幻,拘挛尘鞅束如编。
非予孰为幡然起,莫遣阿衡美独专。
白话文翻译:
消灭了棱角,原本的本性是圆满的,去掉了笼罩的障碍,万物皆是如此。
从前就拥有那顶门的眼睛,最终在卑微的瓮里显露出天空。
虚妄的花朵皆是幻影,尘世的束缚如同编织的网。
不是我谁来突然觉醒?不要让阿衡(指古代的美德)独自专美于前。
注释:
- 觚棱:指器物的棱角,象征着世俗的限制和障碍。
- 藩蔽物:指遮蔽、阻碍的东西,暗指世俗的纷扰。
- 顶门眼:古代传说中,人的头顶有个“天眼”,象征着智慧和洞察。
- 卑微瓮里天:象征从低微的环境中领悟到更高的真理。
- 胶扰空花:指虚幻的事物。
- 尘鞅:比喻世俗的束缚。
- 阿衡:古代品德的象征,表示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境界高远,诗风婉转清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世俗的观察与思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其与友人苏瑑聚会时的感悟,意在借用斋室的宁静,探讨人生的本质与内心的觉醒。
诗歌鉴赏:
《题苏瑑觉斋二首 其二》是廖行之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隐喻与象征,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开头几句以“灭去觚棱性本圆”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中那些棱角分明的事物,常常是阻碍我们领悟真理的障碍。诗人意在告诉我们,去除这些障碍后,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接着,诗人提到“顶门眼”,象征着智慧与洞察力,强调自我觉醒的重要性。即使在卑微的环境中,也能领悟到更高的真理——“瓮里天”的意象,蕴含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后两句则通过对虚幻和束缚的描绘,揭示了世俗生活的复杂。诗人反问“非予孰为幡然起”,表明自我觉醒的必要性,呼吁人们不要让美德独自绽放,而应共同追求真理与智慧。
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诗中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灭去觚棱性本圆:去掉世俗的棱角,人的本性是圆满的。
- 了除藩蔽物皆然:去掉障碍,万物皆如此。
- 向来具足顶门眼:从前就有智慧的眼睛。
- 尽发卑微瓮里天:即使在卑微的环境中,也能看到更高的真理。
- 胶扰空花俱是幻:虚妄的事物都是幻影。
- 拘挛尘鞅束如编:世俗的束缚如同编织的网。
- 非予孰为幡然起:不是我谁来觉醒?
- 莫遣阿衡美独专:不要让美德独自绽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障碍比作“棱角”,深刻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强调自我觉醒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去除世俗的干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觚棱:象征世俗的限制。
- 顶门眼:象征智慧与洞察。
- 瓮里天:象征从卑微中领悟真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顶门眼”象征什么?
- A. 美德
- B. 智慧
- C. 财富
-
“莫遣阿衡美独专”中的“阿衡”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美德
- C. 幻影
答案:
- B. 智慧
- B. 美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但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哲理,与廖行之的理性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廖行之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