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毗陵刘博士》
时间: 2025-01-19 13:5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毗陵刘博士》
作者:王禹偁
毗陵古郡接江堧,
赴任琴书共一船。
下岸且寻甘露寺,
到城先问惠山泉。
秋蟾吐槛供吟兴,
野鹤偎床伴醉眠。
官散道孤诗格老,
算应双鬓更皤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王禹偁赴任毗陵的情景。他在古老的毗陵郡与江堧相连,乘坐一只船,带着琴书前往。一到岸边,就想去寻找甘露寺,进城后首先去询问惠山泉水的情况。秋天的明月在栏杆上照耀,激发了他的吟咏兴致;而野外的白鹤则依偎在他的床边,陪伴他醉卧。官职虽然散去,但孤独的诗歌意境却依旧存在,想必双鬓也更加斑白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毗陵:古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地区。
- 江堧:江水和堧田,形容毗陵的地理环境。
- 甘露寺:位于毗陵的一个寺庙,因其环境优美而闻名。
- 惠山泉:指的是惠山的泉水,以清冽而著称。
- 秋蟾:秋天的月亮,蟾指的是月亮。
- 偎:依偎,亲密相伴。
- 皤然:形容头发白,年纪渐长。
典故解析:
- 甘露寺和惠山泉都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宗教文化的向往。甘露寺为道教名寺,惠山泉则是著名的饮水之地,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约1048年-约1130年),字子晦,号谦斋,宋代诗人、政治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兼具古雅和生动,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禹偁赴任毗陵时,表达了他对新环境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诗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寄毗陵刘博士》是一首描绘诗人赴任的心路历程和自然感受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毗陵古郡接江堧”描绘了毗陵的地理风貌,展现了诗人踏上新征程的情景。接下来的“赴任琴书共一船”则表现了诗人心中对文化和理想的追求,琴书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身份和追求。
诗中提到的“甘露寺”和“惠山泉”,不仅是对环境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文化、宗教的向往与敬重。尤其在“秋蟾吐槛供吟兴,野鹤偎床伴醉眠”中,诗人通过秋天的明月和白鹤的意象,表现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展现出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
最后两句“官散道孤诗格老,算应双鬓更皤然”则揭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孤独与岁月流逝的无奈,双鬓斑白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与社会的深刻联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毗陵古郡接江堧:开篇直接点出地点,描绘毗陵的地理位置,带有历史感。
- 赴任琴书共一船:表达诗人对新职位的期待,琴书暗示文化背景。
- 下岸且寻甘露寺:到达后想去寺庙,表现出对精神寄托的向往。
- 到城先问惠山泉:强调对自然和水源的关注,表现出文人情怀。
- 秋蟾吐槛供吟兴:秋月明亮,激发了诗人的吟咏欲望。
- 野鹤偎床伴醉眠:描述诗人独处时的宁静与放松。
- 官散道孤诗格老:反映了官场的孤独感与诗歌的持久性。
- 算应双鬓更皤然:岁月流逝,表明诗人的年纪与沉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官散道孤诗格老”与“算应双鬓更皤然”,形成对称美。
- 比喻与拟人:将秋蟾和野鹤赋予人性,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流露,探讨了文人生活的孤独与理想的追求,深刻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文人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蟾:象征思绪与情感的升华。
- 甘露寺:代表精神寄托与追求内心宁静的地方。
- 惠山泉:象征自然之美与清新。
- 野鹤:象征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禹偁的《寄毗陵刘博士》是写给谁的?
- A. 刘博士
- B. 朋友
- C. 自己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甘露寺”位于哪个地方?
- A. 苏州
- B. 毗陵
- C. 杭州
答案:B
-
“秋蟾吐槛”中的“蟾”指什么?
- A. 蛤蟆
- B. 月亮
- C. 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月下独酌》:孤独与自然结合,展现诗人豪放的情怀。
诗词对比:
对比王禹偁与李白的作品,王禹偁的诗更偏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激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文人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 《王禹偁诗集》
这些资料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王禹偁及其诗作的背景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