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
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
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白话文翻译:
半醉着离开都城,心中充满了凄凉。
傍晚的风拂过杨叶,恰逢寒食节在杏花村。
薄暮之时,牵动着离别的情绪,伤春之际,回忆着当年的谈笑。
年华本是无尽的,何况还有兰孙(指美好的未来)。
注释:
- 半醉:形容诗人在离别时微微醉意,心情复杂。
- 都门:指都城,这里指的是长安。
- 上古原:古代的原野,表示诗人心中怀念的故土。
- 晚风:傍晚的风,传达出一种凉意和孤独感。
- 杨叶社:社是祭祀的地方,这里指杨树下的聚会场所。
- 寒食:寒食节,春季节日,象征清明和追思。
-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村庄,营造出春天的美景。
- 牵离绪:离别的情绪。
- 伤春:因春天而感到伤感。
- 忆晤言:回忆与朋友的欢声笑语。
- 年芳:年华美好。
- 兰孙:比喻美好的未来或后代。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涉及特定典故,但所描绘的场景和节日(寒食节)在唐代诗歌中常作为离别与思乡的象征,具有普遍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温庭筠,唐代诗人,号香山居士,以词名世,诗风清丽脱俗,情感细腻。他的创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背景中的寒食节也是一种思念的体现,增强了离别的悲伤气氛。
诗歌鉴赏:
《与友人别》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别的深刻体验。诗的开篇“半醉别都门”,不仅描绘出诗人微醉的状态,也传达出离别时的惆怅心情。在“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寒食节是一个追思亡者的节日,正好映衬出离别的主题,使得这一情境更加深刻。
接下来的“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诗人回忆和朋友的往昔,感叹时光流逝,愈加伤感。最后一句“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则将思绪转向未来,虽有离别,但希望与美好的前景依然存在,给诗歌带来了一丝温暖的希望。这种在离别中夹杂着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现出诗人的微醉和不舍。
- 第二联:通过描绘晚风与寒食节,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伤感的氛围。
- 第三联:深刻反映了诗人在薄暮时分的情感,表达对友人聚会时光的怀念。
- 第四联:回应前面的情感,点出尽管有离别,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离别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得以传达。
- 拟人:晚风似乎也在诉说离别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离别、思念与希望展开,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杨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美好。
- 薄暮:象征着人生命的晚期,暗示离别的伤感。
- 兰孙:代表着未来的希望,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清明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d) 端午节 -
诗中的“年芳本无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离别的绝望 -
“薄暮牵离绪”中的“离绪”指的是什么? a) 离别的情绪
b) 离开的原因
c) 离别的时刻
d) 离别的地点
答案: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友人》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杜甫的离别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但杜甫更侧重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而温庭筠则在离愁中带有希望与美好的憧憬。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研究》
- 《唐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