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时间: 2025-01-19 16:40:44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来欹枕细思量,
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白话文翻译:

夜里我倚着枕头细细思索,
独自一人卧在微弱的灯光下,夜晚显得漫长。
我担忧的思虑让鬓发渐渐变白,不知何时才能再穿上腰带。
人们说死后还能再跳三次,我想在生前就要做一场。
名声不显时,心志却依然不朽,再次点亮灯火,继续阅读文章。

注释:

字词注释:

  • 欹枕:倾斜着头枕在枕头上,表示思索。
  • 漏夜长:指夜晚漫长,光线微弱。
  • 鬓毛:指鬓发,侧面的头发。
  • 腰带:古代男性服装的装饰,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 三跳:指死后魂魄的三次跳动,传说中的说法。
  • 名不显时:名声不显露的时候。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死后还三跳”是一种民间信仰,表示人死后灵魂的活动状态。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对生命与名声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地位的思考与感慨,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追求以及对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夜读》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唐寅在夜深人静时,通过独自思索,展现了对生命、名声和文学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情感沉郁而又细腻,夜晚的静谧和灯光的微弱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虑。

首句“夜来欹枕细思量”直接引入诗的主题,夜晚的思索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沉重。接着“独卧残灯漏夜长”描绘了夜晚漫长的感觉,灯光的微弱更增添了诗人的惆怅。后两句“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通过对鬓发和腰带的描绘,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诗人对自己未来的迷茫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他更希望在世时能有所作为,而不是死后才被人铭记。最后一句“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则反映了诗人对文学的坚定追求,尽管名声不显,但内心的追求依然存在,继续点亮灯火,阅读和创作。

整首诗展现了唐寅对人生、名利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越名利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来欹枕细思量”:夜晚里我靠着枕头,细细思考。
  2. “独卧残灯漏夜长”:独自一人,微弱的灯光下,夜显得格外漫长。
  3. “深虑鬓毛随世白”:因深思而忧虑,鬓发逐渐变白。
  4. “不知腰带几时黄”:不知何时才能重新系上腰带,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5. “人言死后还三跳”:有人说死后灵魂会跳动三次。
  6. “我要生前做一场”:我希望在生前就能有所作为。
  7. “名不显时心不朽”:名声不显时,内心依然追求不朽。
  8. “再挑灯火看文章”:再次点燃灯火,继续阅读文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腰带”比作身份地位的象征,深刻而形象。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名声的思考,表达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沉思。
  • :象征知识与追求。
  • 白发:象征岁月与无常。
  • 腰带:象征身份与地位。
  • 文章:象征文化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深虑鬓毛随世白”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虑
    C. 幸福

  2. 诗人希望在生前做什么?
    A. 富贵
    B. 名声
    C. 有所作为

  3. 诗中提到的“再挑灯火看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追求财富
    B. 对知识的渴望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有夜晚的意象,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王维的《相思》:对孤独与思念的描写。

诗词对比:

  • 唐寅的《夜读》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现实的思考,但唐寅更侧重个人内心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