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问答歌》
时间: 2025-01-04 08:51: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翁舟泊东海边,樵夫家住西山里。
两人活计山水中,东西路隔万千里。
忽然一日来相逢,满头短发皆蓬松。
盘桓坐到日灼午,互相话说情何浓。
一云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吃人肉。
不如平原采短薪,无虑无忧更无辱。
一云江水有巨鳞,滔天波浪惊剎人。
不如芦花水清浅,波涛不作无怨心。
吾今与汝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始。
生意宜从稳处求,莫入高山与深水。
白话文翻译:
渔翁的船停泊在东海边,樵夫住在西山里。
两个人的生活都在山水之间,东西相隔万里。
忽然有一天他们相遇,满头短发乱蓬蓬的。
他们在阳光下坐到中午,互相倾诉情谊多浓厚。
有云说深山有大树,里面有猛虎吃人肉。
不如在平原上采集柴薪,无忧无虑更不受辱。
又有云说江水有巨鱼,滔天波浪令人惊惧。
不如芦苇水清浅,波涛不惊无怨无恨。
我现在要告诉你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慎开始。
做生意应该从稳妥的地方寻求,不要进入高山和深水。
注释:
- 渔翁:捕鱼的老人。
- 樵夫:砍柴的人。
- 蓬松:形容头发乱。
- 盘桓:停留、徘徊。
- 知止:了解适可而止。
- 生意:指谋生之道或商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悟庐,明代著名画家、诗人,擅长山水、花鸟画,诗歌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渔樵问答歌》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中渔翁与樵夫的对话,反映了唐寅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理智。
诗歌鉴赏:
《渔樵问答歌》通过渔翁与樵夫的相遇,展现了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诗中渔翁和樵夫分别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二者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却因共同的生活经历而产生深厚的友谊。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
诗中提到的深山猛虎和滔天巨鳞,象征着生活中的危险与困扰,暗示了追求高风险生活可能带来的痛苦。相对而言,诗人更推崇平原的安逸与芦花水的宁静,强调了安稳与无忧的重要性。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警惕,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理智,寻求平和的生活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渔翁舟泊东海边:渔翁在东海边停船,暗示自然的宁静与安逸。
- 樵夫家住西山里:樵夫居住在西山,显示出生活的多样性。
- 两人活计山水中:两者的生计均与自然息息相关。
- 东西路隔万千里:强调地理的遥远,但情谊却没有距离的限制。
- 忽然一日来相逢:偶然的相遇,增加了诗的亲切感。
- 满头短发皆蓬松:描绘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粗糙。
- 盘桓坐到日灼午: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他们悠闲的交流。
- 互相话说情何浓: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友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深山有大木,中有猛虎”,以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警示意味。
- 对仗:如“吾今与汝要知止,凡事中间要谨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提倡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理智与平和,追求内心的宁静,而非盲目追求高风险的生活。诗中的渔翁与樵夫互相启发,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翁: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樵夫:代表了勤劳和朴实的生活态度。
- 猛虎:象征着生活中的危险与挑战。
- 波涛:代表了生活中的不安与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渔翁和樵夫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A. 东海和西山
B. 南海和北山
C. 西海和东山 -
诗中提到的“猛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危险
C. 快乐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追求名利
B. 保持理智与平和
C. 冒险与挑战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暘》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暘》:同样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离愁别绪,与《渔樵问答歌》的哲理性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唐寅传》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