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刘氏幽香亭
雪后园林无限好,
松间风月有余清。
见李桃李动归兴,
想见梅花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雪后园林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梅花的思念。诗人认为雪后园林的景色非常好,松树间的风和月光显得格外清新。看到李子和桃子树上的花朵,诗人感到归兴勃发,忍不住想要看到梅花,心中满是情感。
注释
- 雪后:指雪停止后的时节,通常意味着天地间一片洁白,空气清新。
- 园林:指花园和林木,营造出一种优雅的环境。
- 松间:松树之间,描绘了一个静谧的自然场景。
- 风月:指风和月光,象征着自然的美和宁静。
- 李桃李:李树和桃树,寓意春天的花开,代表美好的景象。
- 归兴:指回归的兴致,感到思乡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诗人对梅花的思念表现了内心深处的情感。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格,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特别提到梅花,显示出他对梅花特有的情感和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儆,宋代诗人,虽名不显赫,但其作品常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雪后春暖之际,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复苏,借此表达对春天和梅花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后园林无限好”开篇,直接引入了一个冰雪消融后的美丽景象。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展现了他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敏感。接着提到“松间风月有余清”,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雪后环境的清新与和谐,进一步渲染了园林的美丽。
“见李桃李动归兴”一句,诗人通过看见李子和桃子树上的花朵,勾起了他内心的归属感和对春天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对人情世故的思考。最后一句“想见梅花不胜情”,则是对梅花的深情眷恋,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示了一种清新而又感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后园林无限好:描绘了雪后春天的景象,突显园林的美丽。
- 松间风月有余清:强调松树间的清新空气,传达出宁静的氛围。
- 见李桃李动归兴:看到李子和桃子树,激起诗人的思乡情感。
- 想见梅花不胜情:表达对梅花的思念,流露出浓厚的情感。
-
修辞手法:全诗采用了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构建出美丽的自然画面和情感的交融。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雪后春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梅花的思念,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和生机。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纯洁和新的开始,暗示着生命的复苏。
- 松:象征坚持和高洁,代表着自然的坚韧。
- 李桃:象征春天和生命的美好,传达出对生命的热爱。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表达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想见梅花不胜情”中,梅花象征的是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高洁与坚韧
C. 物质的富饶
D. 友情的深厚 -
诗人通过哪种植物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
A. 菊花
B. 梅花
C. 李桃
D. 竹子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注重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而吴儆的《题刘氏幽香亭》则在春景中渗透了对梅花的思念,情感更加细腻和深沉。
参考资料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