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季长学士自兴元遣人来因询梁益间事怅然有》

时间: 2024-10-02 08:56:09

长记残春入蜀时,嘉陵江上雨霏微。

垂头驴瘦悲铃驮,截道狐奔脱猎围。

晓度市桥花欲语,晚投山驿石能飞。

杜鹃言语元无据,悔作东吴万里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记残春入蜀时,
嘉陵江上雨霏微。
垂头驴瘦悲铃驮,
截道狐奔脱猎围。
晓度市桥花欲语,
晚投山驿石能飞。
杜鹃言语元无据,
悔作东吴万里归。

白话文翻译:

我仍记得在残春时节进入蜀地的情景,
在嘉陵江边细雨蒙蒙。
低头的驴子瘦弱可怜,悲鸣的铃铛在响,
被截断去路的狐狸奔跑着逃出猎人的围捕。
清晨经过市桥,花儿似乎想要说话,
傍晚到达山驿,石头似乎能够飞翔。
杜鹃的叫声其实并没有依据,
我后悔当初远赴东吴,走了万里归路。

注释:

  • 长记:长久记得。
  • 残春:春天的末期。
  • :指四川。
  • 嘉陵江:四川一条重要的河流。
  • 霏微:细雨轻轻地飘洒。
  • 垂头:低着头。
  • 铃驮:铃铛与驮载。
  • 截道:阻挡去路。
  • 晓度:清晨经过。
  • 市桥:集市上的桥。
  • 花欲语:花儿似乎要说话,形容花儿的生机。
  • 晚投:傍晚到达。
  • 石能飞:形容石头在傍晚的景象。
  • 杜鹃:一种鸟,常象征春天。
  • 东吴:指吴国,古代的一个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表达个人情感和爱国情怀而闻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时常怀念过去的经历,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蜀地与东吴,反映了他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开头“长记残春入蜀时”,便引入了一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传达出一种对过去的珍视。接着,通过对嘉陵江细雨、驴子低头和狐狸奔逃等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而悲伤的氛围。这些细节不仅表现了外在的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中间两句“晓度市桥花欲语,晚投山驿石能飞”,则将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最后两句“杜鹃言语元无据,悔作东吴万里归”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远行的悔恨和对故乡的依恋,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失落感。

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令人感受到一种绵长而悠远的情感回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记残春入蜀时:回忆起春天末期进入四川的时候。
  2. 嘉陵江上雨霏微:描绘了在嘉陵江上细雨如烟的景象。
  3. 垂头驴瘦悲铃驮:描绘驴子低着头,显得瘦弱可怜,铃铛悲鸣。
  4. 截道狐奔脱猎围:狐狸在被截断的路上,拼命逃出猎人的围捕。
  5. 晓度市桥花欲语:早晨经过市桥,花儿似乎想要倾诉。
  6. 晚投山驿石能飞:傍晚到达山驿,石头似乎也在飞翔。
  7. 杜鹃言语元无据:杜鹃的叫声其实没有依据,反映内心的无奈。
  8. 悔作东吴万里归:后悔当初远赴东吴,走了万里归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欲语”,“石能飞”用拟人化手法,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严谨,句与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杜鹃常象征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愁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嘉陵江: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交融。
  • 驴子: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杜鹃:象征着离别和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季长学士自兴元遣人来因询梁益间事怅然有》是谁写的?

    • A. 杜甫
    • B. 陆游
    •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嘉陵江”指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河流
    • B. 山脉
    • C. 湖泊
  3. “杜鹃言语元无据”反映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张季长学士自兴元遣人来因询梁益间事怅然有》与杜甫的《春望》都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但陆游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中融入了更多对国事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陆游与宋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