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叹花词
施肩吾
前日满林红锦遍,
今日绕林看不见。
空馀古岸泥土中,
零落胭脂两三片。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满林的花朵如红色锦缎般绚烂,
而今天走在林中却已无花可见。
只留下古老岸边的泥土,
偶尔能看到零落的几片胭脂花瓣。
注释:
- 红锦:形容花朵如同华丽的锦缎,色彩鲜艳。
- 古岸: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岸边,可能是河流或湖泊的边缘。
- 泥土中:指花瓣落在泥土上,强调了凋零的状态。
- 胭脂:这里指的是胭脂花,色彩鲜艳,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花朵。
典故解析:
本诗中虽无明显的典故,但“胭脂”作为花卉,有时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短暂,反映了人生如花般的脆弱与易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子云,号肩吾,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那个时期,文人雅士崇尚自然,常借景抒情。诗中描绘的春花凋零,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时令气息。
诗歌鉴赏:
《叹花词》通过对花朵盛衰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之情。首句“前日满林红锦遍”描绘出一幅春日花开之景,仿佛整个林中都被花朵的红色装点得如同华丽的锦缎,生动而富有视觉冲击力。然而,转到第二句“今日绕林看不见”,则瞬间将读者拉回现实,花期已过,满林的花朵已然消失,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景象,这种对比令人感到心痛。
接下来的两句“空馀古岸泥土中,零落胭脂两三片”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惋惜之感。古老的岸边只剩下泥土和几片零落的花瓣,似乎在叹息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不仅是对花的叹息,更是对人生短暂之感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令人反思生活的脆弱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日满林红锦遍: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盛况,生动的形象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满林的红色花朵。
- 今日绕林看不见:时间的流逝带走了花朵的盛景,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美丽的短暂。
- 空馀古岸泥土中:强调了花落后的荒凉,古岸暗示着岁月的沉淀。
- 零落胭脂两三片:留下的只是几片花瓣,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归消逝。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句对比花开与花落,增强了感情的冲击力。
- 比喻:将花比作“红锦”,增强视觉效果。
- 象征:花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花的盛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与人生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花瓣:象征着美好与易逝,代表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古岸: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前日满林红锦遍”所描述的是什么景象?
- A. 花开盛景
- B. 花落凋零
- C. 林中空旷
-
“今日绕林看不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惋惜
- C. 平静
-
诗中提到的“零落胭脂”指的是什么?
- A. 花瓣
- B. 果实
- C. 叶子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施肩吾的《叹花词》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注重花朵的盛衰与人生感悟,后者则侧重自然景色与内心宁静的结合。两者皆通过自然反映人生哲理,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施肩吾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