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身狎吴儿家在蜀,春深屡唱思乡曲。
峨眉风景无主人,锦江悠悠为谁绿。
白话文翻译:
我与吴地的孩子们亲近,他们的家在蜀地。春天深了,我常常唱起思乡的歌。
峨眉山的美景没有人欣赏,锦江水悠悠流淌,究竟为谁而绿呢?
注释:
- 狎:亲近、交往。
- 吴儿:指代吴地的孩子,吴地即今江苏、上海一带。
- 蜀:指四川地区。
- 春深:春天已经很深,暗示时间的推移。
- 屡唱:多次唱。
- 思乡曲:表达思念故乡的歌曲。
- 峨眉:峨眉山,位于四川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 无主人:没有人来欣赏、游览。
- 锦江:流经四川的一条江,因其水色如锦而得名。
典故解析: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因其秀美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积淀而闻名。锦江则是成都的重要河流,流域内的风景如画,常被文人吟咏。诗中提到的“思乡曲”与唐代士人的游子心态密切相关,常常在异乡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著称。施肩吾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与变迁常常引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施肩吾身处吴地,回忆蜀地的情怀与自然风光,流露出游子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歌鉴赏:
《吴中代蜀客吟》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身狎吴儿家在蜀”展现了诗人身处吴地,心系蜀地的复杂情感,表达了与吴地儿童的亲近感,同时又透出对故乡的怀念。诗人春天的“屡唱思乡曲”更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峨眉山和锦江的描绘,展示了蜀地的自然美景,却又透露出一种孤寂感。“无主人”之言,似乎在感叹美景无人欣赏,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为谁绿”的反问,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惆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绘,成功地传达了游子心中的那份对故乡的渴望与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狎吴儿家在蜀:我与吴地的孩子们亲近,他们的家在蜀地。表达了诗人与吴地儿童的亲密关系。
- 春深屡唱思乡曲:春天已经很深,我常常唱起思乡的歌。暗示时间的流逝,思乡情愫愈发浓烈。
- 峨眉风景无主人:峨眉山的美景没有人欣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人问津的无奈。
- 锦江悠悠为谁绿:锦江水悠悠流淌,究竟为谁而绿呢?通过反问,突显诗人对故乡自然美的感慨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锦江的水色比作绿,寓意深远。
- 拟人:峨眉山的“无主人”使得自然景色似乎也有情感。
- 对仗:诗的结构富有对称美,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感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美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儿:象征着诗人所处环境的陌生与亲切。
- 峨眉:代表蜀地的自然风光,亦是诗人心中美好的回忆。
- 锦江: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与诗人心中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吴儿”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人? a) 四川
b) 江苏
c) 河南
答案:b) -
诗人春天常常唱什么? a) 诗歌
b) 思乡曲
c) 歌谣
答案:b) -
“峨眉风景无主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风景的喜爱
b) 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感慨
c) 对人情冷漠的批判
答案:b)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唐代诗人研究的学术论文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施肩吾的《吴中代蜀客吟》和王维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施肩吾更关注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王维则更注重于情感的抒发与家庭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