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三首》

时间: 2025-01-17 09:29:15

郎有蘼芜心,妾有芙蓉质。

不辞嫁与郎,筑城无休日。

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

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

筑人非筑城,围秦岂围我。

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郎有蘼芜心,妾有芙蓉质。
不辞嫁与郎,筑城无休日。
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
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
筑人非筑城,围秦岂围我。
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

白话文翻译:

这位郎君心中有着蘼芜般的情意,而我则如同芙蓉般的娇嫩。
我不辞辛苦嫁给你,日日夜夜都在筑城。
哀鸣的乌鸦啄食着人,车轮轧过城墙发出声响。
我已用尽了全力,然而土仍无穷无尽,回家时却已无家可归。
筑城的人并非真正筑城,围住秦国又能围住我吗?
我不知道城墙上的尘土,已化作宫中燃烧的火焰。

注释: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情感的坚韧与执着。
  • 芙蓉:荷花,象征着美丽与纯洁。
  • 筑城:修建城墙,象征着劳作与责任。
  • 轧轧:形容轧车声,表达了忙碌的生活。
  • 力尽土不尽:形容劳作的辛苦与无尽的工作。
  • 围秦:指围困秦国,暗喻外界的压力与挑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是唐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冲突,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

《筑城三首》创作于唐代社会动乱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筑城的辛苦与无奈,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反映了社会的压迫与个体的挣扎。

诗歌鉴赏:

《筑城三首》以女性的视角切入,展现了个人在家国、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挣扎。首联通过“蘼芜”与“芙蓉”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夫妻情感的深厚与脆弱。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筑城的艰辛,体现出为家为国的无奈与辛劳。诗中“力尽土不尽”一句,生动表达了辛勤劳作却难以见到成效的无力感,似乎在呼唤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筑人非筑城”则引发思考:筑城的意义不仅在于地理上的防御,更在于心灵的归属和情感的寄托。最后一句“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则极具哲理,象征着那些表面的坚固与内心的脆弱,暗示着在权势与欲望的面前,个人的命运仍然是脆弱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微小与无奈,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与情感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郎有蘼芜心:郎心中有着深厚的情感。
  2. 妾有芙蓉质:我(妾)则如同美丽的芙蓉,象征着纯洁。
  3. 不辞嫁与郎:我愿意不辞辛苦嫁给你。
  4. 筑城无休日:我在筑城的日子没有休息。
  5. 呜呜啄人鸦:哀鸣的乌鸦啄食人。
  6. 轧轧上城车:车轮轧过城墙的声音。
  7. 力尽土不尽:我已尽了全力,但土仍然没有尽头。
  8. 得归亦无家:即便回去,也没有家可归。
  9. 筑人非筑城:真正的筑城是筑人心。
  10. 围秦岂围我:围住秦国又能困住我吗?
  11. 不知城上土:我不知道城墙上的尘土。
  12. 化作宫中火:已经化作宫中的火焰,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性的美丽比作“芙蓉”,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把乌鸦描绘成啄食人,增加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筑城这一象征,探讨了个人在面对社会责任与家庭情感时的无奈与抗争,反映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象征着情感的深沉与执着。
  • 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纯真。
  • :象征着安全与归属,但也代表着束缚。
  • :象征着辛勤的付出与无尽的劳作。
  • :象征着内心的斗争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郎有蘼芜心”中的“蘼芜”指代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情感
    • C. 一种颜色
  2. 诗中描绘的筑城劳动是为了什么?

    • A. 为了保护家园
    • B. 为了营生
    • C. 为了逃避
  3. “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同样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感悟与个人的苦闷,风格上更为悲壮。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的汇编,适合学习与欣赏。
  • 《唐代文学》:对唐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的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