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白话文翻译:
背靠大山,可以看到楼的影子,与山的轮廓相映成趣。
楼上日光已经升起,城中却还未听到鸡鸣。
无数的燕赵女子,吹着笙乐在金色的台阶上。
东风吹来,香气从洛阳的东边飘向西边。
公子在长夜的酒宴中沉醉,竟听不见杜鹃的啼鸣。
注释:
- 楼影:楼的影子。
- 应合:相互映衬、相符的意思。
- 座上:指的是楼上。
- 日已出:太阳已经升起。
- 燕赵:指的是现在的河北、山西一带,古代的燕国和赵国。
- 吹笙:用笙这种乐器演奏。
- 金梯:可能是指金色的台阶,象征尊贵。
- 子规:杜鹃,常用作诗中表达离别、思乡等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朝,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之时。诗中描绘了楼台风光与人们的生活情景,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享受。
诗歌鉴赏:
《四望楼》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描写了一座背靠大山的楼,其影子与山的轮廓相互辉映,显示出自然与人造建筑的和谐美。这种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眷恋与崇敬。
接着,诗人描绘了清晨的情景,楼上日已出,城中却依旧寂静,未闻鸡鸣,这种对比增强了清晨的宁静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了燕赵女子在金色台阶上吹笙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欢快与热闹,似乎在庆祝什么盛大的节日。
最后两句则带有些许的惆怅。公子因醉而不闻子规啼,暗示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细节的忽视。整首诗通过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展现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背山见楼影:描绘楼的背景,强调自然环境。
- 应合与山齐:楼与山相应,体现和谐之美。
- 座上日已出:日出之时,象征新的开始。
- 城中未鸣鸡:城市的宁静,反衬楼上的热闹。
- 无限燕赵女:描绘女子的美丽与活力。
- 吹笙上金梯:音乐与欢愉的场景,增添了生动感。
- 风起洛阳东:自然的变化,风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气息。
- 香过洛阳西:香气的传播,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公子长夜醉:醉意朦胧,象征享乐与放纵。
- 不闻子规啼:对美好事物的忽视,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展现了对称美。
- 比喻:楼影与山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环境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繁华背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楼影:象征着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合。
- 日出: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燕赵女:代表了青春与活力。
- 笙:代表音乐与欢乐。
- 风与香: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美好事物的传播。
- 子规啼: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四望楼》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曹邺
D. 白居易 -
诗中的“燕赵女”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子? A. 江南
B. 西北
C. 燕赵地区
D. 广东 -
诗中提到的“子规”是指哪种鸟? A. 燕子
B. 燕鸥
C. 杜鹃
D. 鹦鹉
答案:
- C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四望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高楼景观,但前者更注重人文情感,后者则强调自然壮丽。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唐代诗歌的多样化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