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立碑》

时间: 2025-01-06 14:00:38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中吟十首。立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勋德和文章的衰退的感慨。只看到山中的石头,立作路旁的碑。碑文铭刻着太公的功绩,记录着孔子的德行。而如今,文字的数量被视为珍贵,千言万语也值万金。写文章的那个人是谁,想必在他下笔时也曾思索。但他只想取悦愚笨的人,却不在意贤者的嘲笑。岂止是贤者的嘲笑,后代的人也会产生疑问。那些古老的石碑,字迹上长满青苔,谁又知道这是羞愧的话呢?我听说望江县,麹令抚养孤寡的妇女。在任时施行仁政,名声却未能传到京城。身亡后想要归葬,百姓却在路口拦阻。无奈之下无法归葬,只能留在江边。至今提起他的名字,男女都流下泪水。无人为他立碑,只有当地人知道他的事迹。

注释

  1. 勋德:指功勋与德行。
  2. 陵夷:衰落,没落。
  3. :铭文,刻在碑上的文字。
  4. 太公:指姜子牙,古代著名的功臣。
  5. 仲尼:指孔子,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6. 愚者:指愚笨的人。
  7. 贤者:指有智慧的人。
  8. 麹令:指历史上的某位官员。
  9. 茕嫠:指孤寡的妇女。
  10. 仁政:指施行仁爱的政治。
  11. :路口,交叉口。
  12. 攀辕:指攀扶车辕,表示想要回归的心情。
  13. 邑人:指当地居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代表作品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白居易在政治上也有较大影响,曾任多种官职。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与批判。诗中提到的地方和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仁德之士的无视与遗忘,以及对历史的遗忘与对文化的无知。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立碑》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身经历的反思,深刻揭示了社会对功德的漠视和文学的衰退。诗的开头便以“勋德既下衰”引入,表达了对过去荣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状况的失望。在对碑文的描写中,诗人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也揭示了历史记忆的脆弱。铭刻的内容虽是伟人的功绩,但在现实中却无人知晓,显示出文化传承的艰辛与无奈。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愚者”和“贤者”的对立,指出如今的文学创作只为取悦愚笨之辈,而忽视了真正的智慧和深刻的思想。这样的现象不仅使当时的社会失去了对贤者的尊重,也让后代对此产生质疑,形成一种对历史的遗忘感。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望江县的故事,展现出对仁德之士的怀念与惋惜。麹令虽施仁政,名声却未能传至京师,身后无人立碑,只有邑人记得他。这种悲凉的情感在诗的末尾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应有的尊重与追忆的缺失,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功勋与德行都已经衰退,文章的地位也在下降。
  2.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只能看到山中的石头,立成路旁的碑。
  3.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碑文全是太公的功绩,孔子的德行也被叙述。
  4.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如今文字的数量被视为珍贵,千言万语也值万金。
  5.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写文章的那个人是谁,想必在下笔时也深思。
  6.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他只想取悦愚笨的人,却不在意贤者的嘲笑。
  7.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不仅贤者会嗤笑,后代也会对此产生疑问。
  8.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古老的石碑上长满青苔,谁又知道这是羞愧的话呢?
  9.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我听说望江县,麹令抚养孤寡的妇女。
  10.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他在任时施行仁政,名声却未能传到京城。
  11.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岐:身亡后想归葬,百姓却在路口拦阻。
  12.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无奈之下无法归葬,只能留在江边。
  13.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至今提起他的名字,男女都流下泪水。
  14.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无人为他立碑,只有当地人知道他的事迹。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伟大与现实的冷漠,突显出文化的衰退。
  • 拟人:将石碑上长满青苔的字句拟人化,表达对历史的惋惜。
  • 排比:使用排比句式强调对贤者与愚者态度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与现实的对照,揭示了社会对功德与智慧的忽视,表达了对仁德之士的怀念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人在感慨中流露出对历史的忧虑,对未来的无奈,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历史与记忆的载体,表达对功德的追忆。
  2. 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遗忘,暗示着对文化的无奈。
  3. 江湄:代表着归属与安息,同时也隐喻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仁德之士是谁?

    • A. 孔子
    • B. 姜子牙
    • C. 麹令
    • D. 李白
  2. 诗中提到“古石苍苔字”,这是在表达什么?

    • A. 对历史的尊重
    • B. 对时代的失望
    • C. 对功德的铭刻
    • D. 对文化的珍惜
  3. 诗中“攀辕不得归”是什么意思?

    • A. 无法回家
    • B. 攀爬车辕
    • C. 难以归葬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长恨歌》白居易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长恨歌》杜甫《登高》均体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加注重爱情与悲剧,后者则更强调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白居易诗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白居易传》

相关诗句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下一句是什么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上一句是什么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下一句是什么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上一句是什么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下一句是什么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上一句是什么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下一句是什么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上一句是什么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笔时。下一句是什么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上一句是什么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下一句是什么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上一句是什么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下一句是什么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上一句是什么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下一句是什么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上一句是什么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茕嫠。下一句是什么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上一句是什么

勋德既下衰,下一句是什么

文章亦陵夷。上一句是什么

文章亦陵夷。下一句是什么

但见山中石,上一句是什么

但见山中石,下一句是什么

立作路旁碑。上一句是什么

立作路旁碑。下一句是什么

铭勋悉太公,上一句是什么

铭勋悉太公,下一句是什么

叙德皆仲尼。上一句是什么

叙德皆仲尼。下一句是什么

复以多为贵,上一句是什么

复以多为贵,下一句是什么

千言直万赀。上一句是什么

千言直万赀。下一句是什么

为文彼何人,上一句是什么

为文彼何人,下一句是什么

想见下笔时。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