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
时间: 2025-01-04 10:48: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
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青翠的苔藓与红色的秋叶遍布,金色的菊花盛开,重阳节的宴会已近在眼前。
每天早晨,露水滋润着荷花,绿扇也逐渐凋零,粉色的池塘烟雾缭绕,水面明澈如绢。
我试着倚靠在凉风中,清醒醉意,看到大雁飞来,正好从层楼上看见。
几缕秋霜的云影在转动,哪家有人在吹芦笙,诉说着秋天的怨愁?
注释:
- 碧苔:青绿色的苔藓。
- 红叶:秋天红色的树叶,象征着秋意。
- 金菊:金色的菊花,重阳节的象征。
- 露荷:露水滋润的荷花。
- 绿扇:指用扇子,绿扇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夏天的消逝。
- 粉塘:粉色的池塘,指水面与周围景色的和谐。
- 雁字:大雁的飞行形状,象征着北飞的秋天。
- 芦管:用芦苇做的管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7年-1051年),字叔原,号自愚,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晚唐五代词风的继承者之一。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季,作者通过描绘庭院的景色,表达对时光流逝和节日到来的感慨,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词作,展示了晏几道对自然景色的敏感以及对人生感悟的深刻。开篇以“庭院碧苔红叶遍”引入,浓厚的秋意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接着提到“金菊开时”,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也暗示了重阳节的临近,重阳节又是一个祭祖的节日,蕴含着浓厚的情感。
接下来的“日日露荷凋绿扇”,则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与无情,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而“粉塘烟水澄如练”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给人一种宁静的美好感受。
词中“试倚凉风醒酒面”,体现了词人的孤独与清醒,凉风中酝酿着思绪,正如大雁飞来时的瞬间,带来了秋天的讯息。“几点护霜云影转”,则用“护霜”来形容云影轻柔的变幻,既有秋天的萧瑟之感,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一句“谁家芦管吹秋怨?”点明了词人的思绪,秋天的离愁别绪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增添了整体的情感深度。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晏几道对秋天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院碧苔红叶遍:庭院中青苔遍布,红叶纷飞,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画面。
- 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金色的菊花盛开,重阳节即将到来,暗示节日的气氛。
- 日日露荷凋绿扇:每天早晨荷花上的露水慢慢消失,绿扇也逐渐凋零,暗示夏天的结束。
- 粉塘烟水澄如练:粉色的池塘,烟雾缭绕,水面明亮如绢,描绘出清幽的秋景。
- 试倚凉风醒酒面:试图依靠在凉风中,清醒酒意,表达出一丝迷茫与孤独。
- 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大雁飞来,正好从高楼上看到,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几点护霜云影转:云影轻柔转动,点滴秋霜,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谁家芦管吹秋怨:暗示他人的情感表达,增添了词中的情感深度与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联系,赋予物象以情感。
- 拟人:通过“护霜云影转”来表现云的轻盈与柔和。
- 对仗:词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孤独、思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家的象征,代表温暖与归属。
- 碧苔: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好。
- 红叶:秋天的象征,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流逝。
- 金菊:节日的象征,承载着传统与文化。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雁字:象征着归去的思念与秋天的讯息。
- 芦管:乐器的象征,代表着情感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晏几道
-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日日露荷凋绿扇”中的“绿扇”指的是什么?
- A. 荷花
- B. 扇子
- C. 青草
- D. 绿叶
-
诗中“几缕秋霜的云影在转动”表达了什么感情?
- A. 喜悦
- B. 伤感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C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两者皆为宋代词人,晏几道词风婉约细腻,李清照则多描写女性情感与内心世界,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