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菲菲香雪。更照溶溶月。管被司花嫌太洁。故遗啼鹃溅血。方舒笑脸迎丹。两声深院珊珊。有底春愁未诉,向人红泪阑干。
白话文翻译:
清香的雪花轻轻飘落,映照出皎洁的明月。花神可能觉得花朵太过洁白,因此让悲鸣的杜鹃在这里流下鲜血。此时,我微笑着迎接朝阳,两声轻响在深院中回荡。不知心中未言的春愁,是否已向人倾诉,化作了红泪流淌在栏杆上。
注释:
- 菲菲:形容花香、雪花轻柔的样子。
- 溶溶月:形容明亮的月光,似乎在融化。
- 司花:指掌管花事的神灵。
- 啼鹃:杜鹃鸟的鸣叫,通常与悲伤之情相联系。
- 洒血:形容极度悲伤,流下的泪水如同鲜血。
- 深院:指幽静的庭院。
- 春愁:春天带来的忧愁,常常与离别、思念相关。
典故解析:
“杜鹃”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哀伤与离别,杜鹃鸟的叫声被人们视为表达对失去爱人的怀念。“红泪”则可能象征着思念之情的流露,表现出内心的悲伤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燧,元代诗人,字世璋,号香雪,生于元代末年。他的诗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见长,常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菲菲香雪》通过描绘温柔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菲菲香雪”首先营造出一种清新、柔和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春雪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逐渐转向忧伤,尤其是“管被司花嫌太洁”一句,暗示了花神对美的苛求,从而引发了杜鹃的悲鸣,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在“方舒笑脸迎丹”中试图以笑容迎接春光,然而深院中幽静的回声,却无情地揭示了他心中难以言说的春愁。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菲菲香雪:描绘雪花轻盈飘落,带有芳香气息,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
- 更照溶溶月:月光如水般柔和,进一步增强了夜晚的宁静与清丽。
- 管被司花嫌太洁:暗示花神对完美的追求,可能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批判。
- 故遗啼鹃溅血:杜鹃的哀鸣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象征着心中的悲伤。
- 方舒笑脸迎丹:诗人试图以微笑面对新生的阳光,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两声深院珊珊:院中的回声细腻而悠长,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 有底春愁未诉:春天的愁苦未能倾诉,表现出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 向人红泪阑干:红泪流淌,倾诉出无尽的思念与愁苦,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香气,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花神被赋予情感,体现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 对仗:如“菲菲香雪”、“溶溶月”形成工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同时也表现了对美的渴望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雪: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 月: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杜鹃:象征着悲伤与离别。
- 春愁:象征着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 红泪: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流露。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基调与主题,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在美好与悲伤之间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菲菲香雪”主要描述的是什么? A. 雪花的轻盈
B. 花香的浓郁
C. 月光的明亮
D. 春天的温暖 -
填空题:诗中“向人红泪阑干”中的“红泪”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杜鹃”是代表快乐的情感。(对/错)
答案:
- A
- 思念与愁苦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情的结合,而《清平乐·菲菲香雪》则更突出内心的哀伤与思念。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以及对自然景物的不同侧重,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姚燧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