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先师赵考古先生诗》

时间: 2025-01-17 09:46:30

亲炙先生已有年,深知蕴蓄冠群贤。

德全圣学相传后,心契人文未画前。

造化经纶图要妙,太虚聚散语精研。

于今遗世真无愧,祇使愚蒙痛自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亲炙先生已有年,深知蕴蓄冠群贤。
德全圣学相传后,心契人文未画前。
造化经纶图要妙,太虚聚散语精研。
于今遗世真无愧,祇使愚蒙痛自怜。

白话文翻译:

已与先生相交多年,深知他所蕴藏的智慧超群。
他的德行和圣学在后人中传播,
而他对人文的理解,尚未被完全描绘。
造化的经纶图谱极其巧妙,
在太虚中聚散的道理也值得深入研究。
如今他在世上留下的真实遗产,实在无愧,
只使我这个愚笨的人痛心自怜。

注释:

  • 亲炙:亲近、教导。
  • 蕴蓄:积累、储藏的智慧和才能。
  • 德全:指道德完善、德才兼备。
  • 圣学:指儒家经典和学习。
  • 心契:心灵的契合、理解。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与变化。
  • 经纶:指安排、规划的智慧。
  • 太虚:形而上的虚无,哲学中的概念。
  • 遗世:留存于世,留下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祥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儒家传统的崇尚及对师道的尊重,风格典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吴文祥悼念他的老师赵考古先生所作,表达了对其深厚学识和品德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领悟其教诲的自责和遗憾。

诗歌鉴赏:

《哭先师赵考古先生诗》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悼念诗,诗中通过对老师赵考古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作者对师道的敬重与对知识的渴求。首句“亲炙先生已有年”表明了与老师的深厚情谊,接下来的“深知蕴蓄冠群贤”则强调了老师的智慧与德行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诗中提到的“德全圣学相传后,心契人文未画前”揭示了老师的教诲不仅在学术上深具影响力,更在于人文精神的传承。

“造化经纶图要妙”展示了自然和人生的复杂与奥妙,而“太虚聚散语精研”则是对哲学思想的探讨,表达了对老师思想深邃的敬仰。最后两句的“于今遗世真无愧,祇使愚蒙痛自怜”,一方面肯定了老师的伟大与成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自责,感慨自己未能完全领悟老师的教诲。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师长的崇敬,又有对自身缺陷的反思,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教育和师道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亲炙先生已有年:表达与老师相交的时间之久,体现亲近感。
  • 深知蕴蓄冠群贤:老师智慧的深厚,使其在众人中独树一帜。
  • 德全圣学相传后:老师的品德与学问影响了后代。
  • 心契人文未画前:尽管师德高尚,但人文的理解还未被完全表达。
  • 造化经纶图要妙:自然的法则和人生的安排极其巧妙。
  • 太虚聚散语精研:在形而上的空灵中,聚散的道理值得深入研究。
  • 于今遗世真无愧:老师的遗产让人钦佩。
  • 祇使愚蒙痛自怜:作者对自身的无知与愚笨感到痛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德全圣学”与“心契人文”,展示了严谨的结构。
  • 比喻:用“造化经纶”比喻自然的智慧。
  • 拟人:将理想状态寄托于“太虚”,增添了哲学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教师的崇敬与怀念,反映了作者对知识渴望的动力,以及因未能完全领悟老师教诲而感到的自责与惋惜。诗歌传达了教育的深远影响与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先生:象征智慧与德行的化身。
  • 人文:象征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深厚内涵。
  • 造化:象征自然与人生的奥妙。
  • 太虚:象征哲学思考的深邃。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承载了具体的情感,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哪位教师? A. 赵考古
    B. 孟子
    C. 朱熹
    D. 王阳明

  2. 诗中提到的“太虚”主要是指什么? A. 物质世界
    B. 形而上的虚无
    C. 实际的天空
    D. 思维的局限

  3.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愉快
    B. 自豪
    C. 自责与惋惜
    D. 轻松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对历史和教育的感慨。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对友人的送别与期待。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的怀才不遇与追求的情感表达。
  • 《静夜思》:李白的思乡情怀,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

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可以更深入理解吴文祥对师道的尊重与对知识的渴望,体现出古代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与传承。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吴文祥与明代文化》
  • 《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