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石山》

时间: 2025-01-19 14:43:25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

至巧先天化工手。

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

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欲转愁回万千首。

期出处与君偕,立则参前,卷密可怜之襟袖。

尚未敢、云能此私从,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石山
作者: 姚燧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
至巧先天化工手。
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
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
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
欲转愁回万千首。
期出处与君偕,
立则参前,卷密可怜之襟袖。
尚未敢云能此私从,
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

白话文翻译

这是谁用斧头凿出的玲珑岩石?
如此巧妙,仿佛是先天地工匠的手艺。
我又不知道它是在什么地方,
在幽暗的山谷中深藏,
如今只等着白发诗人来带走。
在宣和的废苑中,
我俯视着高大的树木,
想要把忧愁转化为无数的诗篇。
希望能与你一起找到出处,
站在这里,像是想要卷起那可怜的衣袖。
我尚未敢说我能做到这一点,
怕雷雨交加,冥冥之中,六丁神来取走。

注释

  • 伊谁:指代不明,表示疑问。
  • 玲珑:形容山石精致、秀美。
  • 夜壑:夜晚的山谷。
  • 白发诗人:指年长的诗人,寓意对艺术的追求。
  • 宣和:指北宋宣和年间,代表繁华的文化气息。
  • 六丁:传说中的神明,象征着不可逆转的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燧(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于山水诗,作品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洞仙歌 石山》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哲思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山石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头以疑问的方式引入,直接勾勒出一幅玲珑剔透的岩石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神奇与艺术的巧妙。诗中提到的“至巧先天化工手”,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创作艺术的敬畏。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思考,提及“白发诗人”,暗示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创作的渴望,似乎在期待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探寻诗的源头。最后,诗人又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提到“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似乎在暗示创作的艰难与不可控制的命运。

整首诗用词考究,情感真挚,展现了姚燧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元代的诗坛中独具一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伊谁斧凿,此玲珑岩岫:疑问句,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2. 至巧先天化工手:强调大自然的巧妙与神秘。
  3. 又不知何地,夜壑深藏:表现出对未知之地的向往与探索。
  4. 今留待白发诗人携走:暗示对艺术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感叹。
  5. 向宣和废苑,睥睨高株:描绘出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
  6. 欲转愁回万千首: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创作释放心中愁苦的愿望。
  7. 期出处与君偕:渴望与知己一起探索诗的源泉。
  8. 立则参前,卷密可怜之襟袖:展现出诗人希望追求诗意的执着。
  9. 尚未敢云能此私从: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谦卑。
  10. 怕雷雨冥冥,六丁来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对命运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艺术的杰作,表现其精巧。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与艺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时间的感慨与对创作的追求,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玲珑岩岫:象征着自然的精致与灵动。
  • 白发诗人:代表着智慧与对艺术的执着。
  • 雷雨冥冥:暗示着命运的不可预测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伊谁斧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赞叹自然的巧妙
    B. 对人类的批评
    C. 反思人生的无常
    答案:A

  2. “白发诗人”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年老智慧
    B. 年轻人的追求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六丁”代表了什么?
    A. 神秘的力量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希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姚燧的作品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姚燧更注重哲理思考,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两者作品中都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悟,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姚燧及其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山水诗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