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游洪山寺》
时间: 2025-01-01 11:12:35意思解释
南乡子 游洪山寺
作者: 姚燧 〔元代〕
原文展示:
良月大洪山。
枫叶青青柏叶殷。
一树桃花修竹里,
天悭。
连见春风一岁闲。
争挽插云鬟。
日暮金鞍未拟还。
偏与歌姝相照,
朱颜。
应笑诗人两。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月夜,登上大洪山。
枫树叶子青翠,柏树叶子鲜红。
桃花和修竹相映成趣,
天公却不作美。
一整年春风都显得悠闲。
为何要争着把云鬟插上?
日落时分,金鞍的马还未打算返回。
偏偏和歌姝相互映衬,
她的脸色绯红。
想必她会嘲笑这位诗人。
注释:
- 良月: 美好的月亮,指明亮的夜晚。
- 洪山: 这里指代一座山,象征高远的理想。
- 枫叶青青: 描述秋天的枫树,色彩鲜艳。
- 桃花修竹: 桃花与竹子,象征自然的美好。
- 天悭: 天公不作美,意指天气不佳。
- 云鬟: 古代女子的一种发髻。
- 金鞍: 指马鞍,象征骑行和归途。
- 歌姝: 美丽的歌女,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燧,元代诗人,字景温,号云峰,晚号天隐,江南人。他的诗多描写山水、风景,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南乡子 游洪山寺》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游历大洪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洪山寺游玩的场景,展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在良月下,洪山的景色尽显动人,诗人通过对枫叶和柏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而桃花与修竹的交映则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美。可惜天公不作美,诗人感叹一年的春风似乎都显得悠闲。这里的“争挽插云鬟”意指女子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与女子之间的微妙互动和情感的流动。
诗的最后几句,日暮时分金鞍未返,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也暗含了对归途的期待。与歌姝的相照,更增添了一份温馨的氛围,仿佛二者在这幅美景中相互映衬,成就了彼此的美丽。整首词运用丰富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良月大洪山: 描述明亮的月夜,山的雄伟。
- 枫叶青青柏叶殷: 通过色彩对比,传达秋天的气息。
- 一树桃花修竹里,天悭: 描绘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遗憾。
- 连见春风一岁闲: 感叹春风的悠闲,时间的流逝。
- 争挽插云鬟: 表达对美的执着追求。
- 日暮金鞍未拟还: 夕阳西下,归途未定的无奈。
- 偏与歌姝相照,朱颜: 美丽的女子与诗人形成的鲜明对比。
- 应笑诗人两: 最后的调侃,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桃花修竹”比喻自然之美。
- 对仗: “青青”与“殷”形成色彩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天悭”将自然赋予情感,使诗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互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月: 象征美好时光和清新情感。
- 洪山: 代表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桃花: 象征青春与美丽。
- 云鬟: 代表女性的柔美与娇艳。
- 歌姝: 代表青春与艺术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姚燧
C. 杜甫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A. 山水与花草
B. 城市与建筑
C. 人物与神话 -
“日暮金鞍未拟还”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归乡的期待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C. 对未来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姚燧的作品更偏向于山水的描写,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强调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风格上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唐宋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魅力:从古到今的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