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书吟 吁嗟四代帝王权,尽入区区一旧编。 或让或争三万里,相因相革二千年。 唐虞事业谁能继,汤武功夫世莫传。 时既不同人又异,仲尼恶得不潸然。
白话文翻译:
唉,四代帝王的权力,都收录在这小小的旧书中。 有的让位,有的争夺,跨越了三万里的土地, 相互继承,相互变革,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 唐尧虞舜的事业,谁能继承? 商汤周武的功绩,世人无法传承。 时代不同了,人也变了, 孔子怎能不感到悲伤呢?
注释:
- 吁嗟:叹词,表示叹息。
- 四代帝王权:指历史上四个朝代的帝王权力。
- 区区一旧编:指一本旧书,这里比喻历史记载。
- 或让或争:指历史上帝王之间的禅让和争夺。
- 三万里:形容地域广阔。
- 相因相革:指历史的继承和变革。
-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古代传说中的贤君。
- 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古代的贤君。
- 仲尼:孔子的字,这里指孔子。
- 潸然:流泪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哲理和历史为主题,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四代帝王权力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诗中“或让或争三万里,相因相革二千年”一句,既描绘了历史的广阔场景,又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性。后两句通过对唐尧虞舜和商汤周武的提及,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和对他们事业的无法继承的遗憾。最后一句“仲尼恶得不潸然”,以孔子的形象,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哲理的深邃感。
诗词解析:
- 首句“吁嗟四代帝王权,尽入区区一旧编”,通过“吁嗟”表达了对历史的叹息,而“区区一旧编”则强调了历史的记载之有限,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完全记录的特性。
- 第二句“或让或争三万里,相因相革二千年”,通过“或让或争”和“相因相革”两个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多样性和连续性,而“三万里”和“二千年”则强调了历史的广阔和深远。
- 第三句“唐虞事业谁能继,汤武功夫世莫传”,通过对古代贤君的提及,表达了对他们事业的敬仰和对这些事业无法传承的遗憾。
- 最后一句“时既不同人又异,仲尼恶得不潸然”,以孔子的形象,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区区一旧编”比喻历史的记载。
- 对比:“或让或争”和“相因相革”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多样性和连续性。
- 拟人:“仲尼恶得不潸然”中,孔子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批判。诗中透露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时代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四代帝王权”:象征历史的权力和变迁。
- “区区一旧编”:象征历史的记载和局限。
- “或让或争”:象征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相因相革”:象征历史的连续性和变革性。
- “唐虞事业”和“汤武功夫”:象征古代贤君的伟大事业。
- “仲尼恶得不潸然”:象征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四代帝王权”指的是什么? A. 四个朝代的帝王权力 B. 四个帝王的权力 C. 四个朝代的历史 D. 四个帝王的统治 答案:A
-
诗中的“区区一旧编”比喻什么? A. 历史的记载 B. 一本旧书 C. 历史的局限 D. 历史的复杂性 答案:A
-
诗中的“或让或争”指的是什么? A. 历史的多样性 B. 帝王之间的禅让和争夺 C. 历史的复杂性 D. 历史的连续性 答案:B
-
诗中的“相因相革”指的是什么? A. 历史的继承和变革 B. 历史的多样性 C. 历史的复杂性 D. 历史的连续性 答案:A
-
诗中的“仲尼恶得不潸然”表达了什么? A. 对历史的感慨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古代贤君的敬仰 D. 对时代的变迁的感慨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代的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邵雍的《观书吟》:两者都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而邵雍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邵雍的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