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利欲烈炎火,虐起纵横。
区区一子舆,死以口舌争。
岂不念迂远,安能负平生。
皇皇斯须困,炳炳万世明。
白话文翻译:
利益如同烈火,肆虐地四处蔓延。
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为了口舌之争而死去。
难道不想想那些遥远的道理吗?怎么能辜负自己一生的理想呢?
在这短暂的时光中受困,却能让万世铭记其光辉。
注释:
- 利欲:利益和欲望。
- 烈炎火:烈火,形容利益的凶猛。
- 虐起:肆虐、横行。
- 区区:微不足道的。
- 子舆:指一个人,舆,意为车,借指人。
- 口舌争:指言语上的争斗。
- 岂不念迂远:难道不思考那些深远的道理吗?
- 负平生:辜负一生的理想。
- 皇皇斯须困:在短暂的时光中感到困扰。
- 炳炳万世明:光辉照耀万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出生于明代),为人称道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创作背景:
《闲居感怀十七首》是方孝孺在闲暇时的随笔,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思及个人的价值观。此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时期,作者对利益的追求和口舌之争的无奈感到忧虑。
诗歌鉴赏:
《闲居感怀十七首 其十五》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方孝孺通过对利益与欲望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个人在世俗纷争中所面临的困境。诗的开头用“利欲烈炎火”形象地描绘了利益的炽热与可怕,暗示人们在追逐利益时可能会迷失自我。接着,诗人用“区区一子舆”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小利争吵而最终失去生命的人的惋惜,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在诗中,方孝孺质疑人们是否还记得那些深远的道理,提醒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因短暂的利益而迷失方向。最后一句“炳炳万世明”则传达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尽管现实艰难,但他相信真理与光辉终将照亮未来,值得人们为之奋斗。
整首诗通过直接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揭示了个人在利益与理想之间的挣扎,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利欲烈炎火,虐起纵横:描述利益如同烈火,四处肆虐,形象生动,突出了利益的威胁。
- 区区一子舆,死以口舌争:一个微小的人物为了争吵而死,揭示了人们在利益争夺中失去生命的悲惨。
- 岂不念迂远,安能负平生:质问人们是否还在思考更深远的道理,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 皇皇斯须困,炳炳万世明:在短暂的时间中感到困扰,但相信理想与真理将光辉永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利益比作烈火,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利益的危险性。
- 对比:个人的微小与理想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们在利益面前的渺小。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利益的批判,强调理想与真理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纷乱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更深远的目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烈炎火:象征利益的炽热与无情。
- 区区:象征个体的渺小与无奈。
- 口舌争:象征人们因小利而争吵的场面,蕴含社会的纷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利欲烈炎火”用来形容什么?
- A. 友谊
- B. 利益
- C. 爱情
-
“区区一子舆”中“区区”指代什么?
- A. 微不足道
- B. 很大
- C. 重要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利益
- B. 坚持理想
- C. 享受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思乡之情,与方孝孺的反思相对比,后者更关注社会现象与个人理想。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无奈,方孝孺则强调理想与道德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孝孺诗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