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入梧桐万树霜,
天涯回首独堪伤。
风前画角吹残月,
海上金戈蔽夕阳。
北去程途多壅隔,
南来时事尽仓忙。
风尘满目堪流涕,
草奏无因入帝乡。
白话文翻译:
寒意侵入梧桐树,万树霜白令人心伤。
在天涯回首往事,独自感到无限惆怅。
风中画角声声吹来,映衬着残月的幽怨。
海上战戈遮蔽了夕阳,令人感受到战乱的阴影。
北去的路途多阻碍,南来时事忙得不可开交。
风尘满眼令人悲伤,草木奏乐却无缘进入帝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指寒冷的气候。
- “梧桐”:一种树木,常用于象征孤独和伤感。
- “天涯”:形容遥远的地方。
- “画角”: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乐曲中。
- “金戈”:指军器武器,象征战乱。
- “尘”:指尘土,象征世间的纷扰与苦恼。
- “帝乡”:指理想中的美好地方或故乡。
典故解析:
- “帝乡”常被用来指代理想的归宿或故乡,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良珍,明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生平虽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秋怀》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不断的时期,诗人可能是在经历了这些动乱后,感受到对家乡和往昔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沉重。
诗歌鉴赏:
《秋怀》是一首充满秋意与思乡情怀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寒冷的梧桐树和万树霜白,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景,传达出孤独与伤感的情绪。首句“寒入梧桐万树霜”不仅描绘了秋天的严寒,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接着,诗人回望天涯,感受到无法摆脱的伤感,仿佛在追忆昔日的美好时光。
第三、四句中,乐器的声响与残月的映衬,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北去程途多壅隔,南来时事尽仓忙”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与忙碌,体现了对故乡的渴望却又无法实现的矛盾心情。最后两句,风尘满目,草木奏乐却无缘入帝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与现实的困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入梧桐万树霜”:寒冷的气息渗透进梧桐树,满树霜白,营造出凄凉的秋景。
- “天涯回首独堪伤”:在遥远的天涯回望,内心充满了惆怅与伤感。
- “风前画角吹残月”:风中传来的乐声与残月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 “海上金戈蔽夕阳”:战斗的金戈遮蔽了夕阳,象征着战乱的阴影。
- “北去程途多壅隔”:北上的路途充满阻碍,暗示了现实的困苦。
- “南来时事尽仓忙”:南来的事物却忙得不可开交,表达了生活的繁忙与无奈。
- “风尘满目堪流涕”:满眼的风尘让人忍不住流泪,体现了痛苦的情感。
- “草奏无因入帝乡”:草木的乐声却无缘带我进入理想的故乡,表达对理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去程途”与“南来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金戈”比作遮蔽夕阳,形象地传达出战乱的威胁。
- 拟人:草木奏乐,赋予了草木以生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的寒冷和伤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反映,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霜:象征着孤独与伤感。
- 梧桐:常用于表达思乡与凄凉。
- 画角:代表乐声中的忧伤情感。
- 夕阳: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
- 风尘: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草木:象征自然的生命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画角”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风景
-
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对哪个地方的思念?
- A. 北方
- B. 帝乡(故乡)
- C. 南方
-
“风尘满目堪流涕”中“风尘”指的是什么?
- A. 风和尘埃
- B. 生活的繁忙与痛苦
- C. 自然现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体现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但《秋怀》更加强调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思乡情怀,而《鹿柴》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境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研究古诗词的经典书籍。
- 《明代文学史》 - 介绍明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著作。
- 《诗经》 - 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