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

时间: 2025-01-01 10:54:44

庭下乱生春草花,夭红不称野人家。

漫开漫落无人折,留得孤根数寸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下乱生春草花,
夭红不称野人家。
漫开漫落无人折,
留得孤根数寸槎。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下,春天的草和花纷乱地生长,
那娇艳的红色花朵与乡村人的家园不相称。
花开花落无人去采摘,
只剩下孤零零的根茎,留在这儿几寸长。

注释:

  • 夭红:娇艳的红色,形容花的颜色鲜艳。
  • 不称:不相称,不符合。
  • 漫开漫落:花朵随意地开放和凋落,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状态。
  • 孤根数寸槎:孤零零的根茎,形容植物的残存部分。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从“夭红”和“无人折”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美的无奈与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美丽与凋零”、“孤独与无奈”主题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辽,字仲谋,号白山,宋代诗人。沈辽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春天的欣赏以及对美好事物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沈辽的《庭下》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庭院景象。诗的开头“庭下乱生春草花”便引入了春季的生机,草花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美丽。然而,紧接着的“夭红不称野人家”却暗示了这种美丽的不合时宜,仿佛在说,这种娇艳的花朵并不适合乡村的简单生活,形成了一种美与环境的不协调。

接下来的“漫开漫落无人折”,展现了一种自然的沉默与孤独,花开的美丽与凋零的无奈并存,似乎在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被忽视与遗忘,正如那无人采摘的花朵。最后一句“留得孤根数寸槎”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孤根的存在象征着生命的倔强与坚韧,然而又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整首诗在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下乱生春草花:庭院中春天的草和花肆意生长,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2. 夭红不称野人家:娇艳的红花与乡间的简朴环境不相称,暗示一种不协调。
  3. 漫开漫落无人折:花儿随意开放与凋落,没有人来采摘,表现出无人与之共享的孤独。
  4. 留得孤根数寸槎:只剩下孤零零的根茎,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漫开漫落”,形成韵律美。
  • 拟人:花开花落仿佛有意志般,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花与乡村生活的对比,展现了美与平凡的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草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花:象征生命与希望。
  • 夭红:象征美丽与艳丽。
  • 孤根:象征生命的坚韧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庭下乱生春草花”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A. 夏天的景象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冬的凋零
  2. “夭红不称野人家”中“夭红”指的是什么?

    • A. 颜色鲜艳的花
    • B. 枯萎的草
    • C. 野人的房子
  3. 诗的最后一句“留得孤根数寸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生命的顽强与孤独
    • B. 对春天的渴望
    • C. 对夏天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辽的《庭下》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王维的诗更注重静谧与和谐,而沈辽则在自然美中渗透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沈辽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