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06 11:41:36

笔端点染相思泪。

尽写别来无限意。

祗知香阁有离愁,不信长途无好味。

行轩一动须千里。

王事催人难但已。

床头酒熟定归来,明月一庭花满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笔端点染相思泪。尽写别来无限意。
祗知香阁有离愁,不信长途无好味。
行轩一动须千里。王事催人难但已。
床头酒熟定归来,明月一庭花满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作者用笔触描绘了相思的泪水,倾诉着分别以来的无尽情意。
我只知道在那香阁中满是离愁,却不相信漫长的旅途没有一丝快乐。
一旦车马动身,必须行驶千里。王事催人,虽然难以忍受,但已无可奈何。
酒已在床头准备好,等我归来时,明月照耀着庭院,满地繁花绽放。

注释

  • 点染:用笔触描绘,形容相思之情如泪水般流淌。
  • 香阁:指有情人相会之处,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离愁:离别时的愁苦。
  • 行轩:形容出行的车马,意指旅途。
  • 王事:王家事务,指官场上的事情,暗示诗人身陷职务之中。
  • 床头酒熟:指诗人准备好的美酒,象征归来的期待。
  • 明月一庭花满地:描绘归来时景象,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泽民,宋代诗人,字子民,号惭愧斋主。生于士大夫家庭,自幼受诗书熏陶,才华横溢。其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玉楼春》创作于诗人经历个人情感波折时期,身处官场的他常常面临离别与思念的双重困扰,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将离愁与对美好未来的渴望融入诗中,形成独特的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

《玉楼春》是一首深富感情的词作,展示了诗人对离别的苦楚与对归来的期待。首句“笔端点染相思泪”直入主题,情感真挚,表达了因别离而生的伤感。接下来的“尽写别来无限意”进一步深化情感,展示了别后思念的无尽。诗中多次提及“离愁”,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可能的重聚的渴望。

“行轩一动须千里”则将诗人的身心感受具象化,强调了旅途的艰辛和必然,进一步增强了离愁的沉重感。而“王事催人难但已”则隐喻了诗人在官场的无奈,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叹息,也是对个人情感的无情挤压。

最后两句“床头酒熟定归来,明月一庭花满地”则转为积极的期待,描绘了归来时的美好景象,充满了温暖和希望,体现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整首词通过对比的手法,巧妙地将离愁与归来的美好期望结合,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笔端点染相思泪:以“笔端”作比,情感通过文字流露,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的内心情感。
  • 尽写别来无限意: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所引发思绪的无限感慨,情感深沉。
  • 祗知香阁有离愁:香阁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回忆,而离愁则是对那段时光的思念。
  • 不信长途无好味:对漫长旅途的怀疑,表达了对快乐的期待和对现实的质疑。
  • 行轩一动须千里:描绘出行的艰辛,强调了离别的无奈。
  • 王事催人难但已:官场事务的催促使人难以忍受,暗示了职务对个人情感的束缚。
  • 床头酒熟定归来:展现了对归来的期待,酒是团聚的象征。
  • 明月一庭花满地:描绘出归来时的美好场景,充满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笔端点染”,将情感与文字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词结构工整,前后对称,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拟人:如“王事催人”,使得抽象的事务具象化,增加了情感的渲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叹息与归来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情感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思泪:象征思念与忧伤,表现出诗人的内心孤独。
  • 香阁:象征爱情与浪漫的理想场所,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离愁:离别带来的痛苦情感,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
  • 明月:象征团聚与希望,暗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花满地: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繁荣,展现了诗人对归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笔端点染相思泪”的意思是: A. 用笔写出思念的泪水
    B. 用笔画出美丽的风景
    C. 用笔记录生活的点滴
    D. 用笔描绘心中的梦想

  2. “床头酒熟定归来”中“酒”象征: A. 疲惫
    B. 团聚与欢乐
    C. 忧伤
    D. 离别

  3. 诗中的“香阁”代表: A. 官场
    B. 个人情感的寄托
    C. 自然景色
    D. 酒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词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对团聚的期待,但李清照的词风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柔和。杨泽民的《玉楼春》则在描绘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冲突上,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