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白话文翻译:
牛羊已经下山很久了,各家都已经关上了柴门。
夜晚的风月是如此清澈,眼前的江山却不是我故乡的景色。
石泉在暗壁上流淌,草地上的露水滴落在秋天的根部。
在这灯光明亮的时刻,我的头发已白,何必再追求繁华的花烬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牛羊:指家畜,象征农村生活。
- 柴门:指家中的门,象征家庭的安宁。
- 风月:自然景色,风与月的结合,常用来描绘清幽的夜晚。
- 故园:指作者的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石泉:暗示清泉流淌,增添了景色的生动。
- 草露:秋天清晨草地上的露水,象征着秋季的萧瑟。
- 灯明:明亮的灯光,表示夜晚的宁静与安逸。
- 花烬:指花的残余,象征着不再追求繁华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江山非故园”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杜甫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作品深刻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苦难,风格悲悯而深刻。
创作背景: 《日暮》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与个人失落之际,诗人常常感到孤独与凄凉。此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日暮》是杜甫晚期的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的感受。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安宁生活的怀念。开头两句“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展示了农村宁静的晚景,牛羊归圈,柴门紧闭,暗示着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归家庭的宁静。
接下来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清澈的夜空与江山的美丽让人陶醉,但诗人却感到无比的失落,因为这片江山并非他的故乡,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接着,“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自然的细节描写让画面更加生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则是诗人的自省与感慨。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而灯光则照亮了他孤独的生活。诗人感叹,年岁已高,何必再追求那繁华的花烬,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淡泊与无奈。
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悲凉,深刻地表达了杜甫对人生、故乡和自然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描绘了农村的宁静晚景,暗示人们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归于家庭生活。
-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夜晚的美景引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细致的自然描写,象征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无常。
-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反思个人的境况,表明诗人已无心追求繁华,体现出淡泊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牛羊、灯明、草露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带有思索的氛围。
- 比喻:头白与灯明的对比,象征生命的流逝与内心的安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反思展开,表达了杜甫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淡泊,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对繁华生活的放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羊:象征宁静的乡村生活,反映出人们的简单与安逸。
- 柴门:家庭的象征,暗示归属感与安全感。
- 风月:自然美的体现,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故园:故乡的象征,寄托着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 灯明:象征生活的光明与希望,同时也反映出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日暮》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江山非故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
诗中“头白灯明里”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与对生活的淡泊
- B) 对灯光的喜爱
- C) 对夜晚的恐惧
答案:
- B) 杜甫
- B) 对故乡的思念
- A) 年龄的增长与对生活的淡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杜甫
- 《秋夕》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日暮》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重,充满了对现实的思索,而李白则更为浪漫,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抒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