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归》

时间: 2025-01-01 12:11:04

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

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

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不归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
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
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与哀伤。诗中提到,河间的征伐仍在继续,而你的骸骨却埋藏在空荡的城中。我的亲弟弟们都已安定,我一生的遗憾是未能为你复仇。金钱虽然能怜惜你的英俊与聪慧,但我只感到无奈和无助。经过三年的风雨,面上的尘土已然积累,春风吹来,草又再生。

注释:

  • 河间:指现今河北省的一带,古代多为兵戈之地。
  • 尚征伐:仍在进行战争,表明时局动荡。
  • 汝骨在空城:指故人的尸骨埋在空无一人的城中,暗含对故人遭遇的哀痛。
  • 从弟:指表兄弟。
  • 终身恨不平:一生都感到不平之事,表达了对不公的深切遗憾。
  • 数金怜俊迈:金钱虽能抚慰英俊之人,但无能为力。
  • 面上三年土: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悲伤的积累。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征伐”背景可追溯至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许多人失去了生命与家园。诗中的“空城”象征着荒凉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内容广泛,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也有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目睹了同胞的苦难与死去,产生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诗中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关切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不归》以悲伤的语调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遗憾。开篇的“河间尚征伐”,直接点出时局的动荡不安,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汝骨在空城”,则引入对故人的思念,突显了孤独与无助的感受。诗人通过与亲弟弟的对比,表现出自己在困境中无法自救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沉重。最后两句则以对时间流逝的沉默感叹,显示了无论过去多少年,伤痛与纪念始终存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河间尚征伐:诗人开篇即引出动荡的背景,暗示战争仍在继续。
    2. 汝骨在空城: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与遗憾,故人已不在,令诗人心痛。
    3. 从弟人皆有:对比自己的孤独,表明自己在世人皆安的情况下,内心的苦闷。
    4. 终身恨不平:表达对命运的不满与无奈,情感愈发沉重。
    5. 数金怜俊迈:金钱虽能买到一些东西,但无法弥补心灵的伤痛。
    6. 面上三年土:时间的流逝使得伤痛更加明显。
    7. 春风草又生:尽管春天来临,但心中的痛楚依然难以抚平。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终身恨不平”与“面上三年土”,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空城与骸骨的结合,象征着战乱带来的失去与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亡友的反思,表达了对无常命运的不满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空城:象征着孤独与战乱带来的惨烈后果。
  • :代表死亡与无奈,连接着对故人的想念。
  • :春天的生命力虽在,却无法掩盖内心的伤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的悲伤
    B. 个人情感的孤独
    C. 对故人的怀念
    D. 对金钱的感慨

  2. “汝骨在空城”中“空城”主要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孤独与死亡
    C. 繁荣
    D. 友谊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与遗憾。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悲伤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杜甫的《不归》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人生命运,但前者更注重个人的悲痛与遗憾,而后者则表现出豪情与对人生的豁达。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