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涧诗》
时间: 2025-01-07 18:03: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松涧诗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松子排烟去。
英灵眇难测。
惟有清涧流。
潺湲终不息。
神丹在兹化。
云軿于此陟。
愿受金液方。
片言生羽翼。
渴就华池歌。
饥向朝霞食。
何时当来还。
延伫青岩侧。
白话文翻译
松子的烟雾飘散而去,
神灵的踪迹难以探测。
只有清澈的涧水流淌,
潺潺的流水永不停息。
神丹在此化生,
云舸在此升起。
希望能得到金液的滋养,
片言片语便能生出翅膀。
渴望在华池边歌唱,
饥肠辘辘时向朝霞中觅食。
何时能再次归来呢?
愿在青岩旁静候。
注释
- 松子:松树的果实,象征自然之灵。
- 排烟:指烟雾散开,象征无法捉摸的神秘。
- 英灵:英俊的神灵,难以测度其神秘性。
- 潺湲:流水声,形容水流的细腻声响。
- 神丹:道教用语,指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丹药。
- 云軿:云彩构成的车,象征超脱的境界。
- 金液:象征珍贵的液体,代表滋养或道教的仙药。
- 华池:象征美好的地方。
- 青岩:青色的岩石,象征自然环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字景倩,号仲翔,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古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思想深邃,情感真挚,是当时文人的代表。
创作背景:
《赤松涧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盛行。沈约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灵魂升华的渴望,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赤松涧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松子排烟、清涧流动等意象,描绘了一个清幽恬静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开篇以“松子排烟去”引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英灵眇难测”则突出人对神秘事物的敬畏与思索。诗中“惟有清涧流”、“潺湲终不息”则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呼唤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品后半部分的“神丹在兹化”、“云軿于此陟”展现了道教思想,诗人在追求长生与超脱的过程中,渴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滋养。而“渴就华池歌”、“饥向朝霞食”则生动地描绘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最后的“何时当来还”、“延伫青岩侧”表露了诗人对归属与安宁的期盼,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反映了人文情怀,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子排烟去:松子散发的烟雾如同过往的岁月,渐渐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英灵眇难测:神秘的灵魂和神灵的存在难以捉摸,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
- 惟有清涧流:只有清澈的涧水在流淌,象征自然的永恒与纯净。
- 潺湲终不息:流水声不断,描绘出自然的韵律与生命的延续。
- 神丹在兹化:道教的神丹在此化生,隐喻着追求长生的愿望。
- 云軿于此陟:云舸升起,象征超脱与追求理想境界。
- 愿受金液方:希望能得到金液的滋养,寓意渴望精神上的滋润。
- 片言生羽翼:简单的话语能激发出翅膀,象征着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 渴就华池歌:渴望在美丽的池塘旁歌唱,展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 饥向朝霞食:饥饿时向朝霞寻求食物,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何时当来还:对未来归来的渴望,表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延伫青岩侧:在青色岩石旁静静等待,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松子、清涧等意象比喻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 拟人:流水被赋予情感,表现出生命的流动感。
- 对仗:全诗各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追求精神的升华,表现出对超脱与安宁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子:象征灵性与自然。
- 清涧:象征纯净与永恒。
- 神丹: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长生与超脱。
- 云軿:象征理想与追求。
- 华池:美好生活的象征。
- 青岩:宁静与归属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松子排烟去”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美丽
- C. 对神灵的敬畏
-
“渴就华池歌”中的“华池”象征什么?
- A. 食物
- B. 美好生活
- C. 自然环境
-
诗人希望得到什么滋养?
- A. 金液
- B. 水
- C. 食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 《月下独酌》:表达了对自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基调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沈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