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时间: 2025-01-06 04:53:21

陵季相沿。

训随世殆。

政缺雅乖。

风漓化改。

礼亡袵席。

乐沉河海。

三雍靡构。

四教谁采。

瞻震并峻。

义属重丽。

横书清道。

晦彼生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作者:沈约 〔南北朝〕

陵季相沿。训随世殆。
政缺雅乖。风漓化改。
礼亡袵席。乐沉河海。
三雍靡构。四教谁采。
瞻震并峻。义属重丽。
横书清道。晦彼生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代传承的感慨,逐渐失去的教化和礼仪。政治缺乏雅正,风俗变化无常,礼仪与宴席已不复存在,音乐也如大海般沉寂。三代的和谐已不再,四类教育又有谁来继承?目光所及的山峦高耸而险峻,义理却显得华丽而沉重。书法的清晰与道理的明朗,反而使得生灵的智慧愈加模糊。

注释:

  • 陵季:指代古代的世袭王朝,意指传承。
  • 训随世殆:教化逐渐被世俗所替代。
  • 政缺雅乖:政治失去了高雅的标准。
  • 风漓:风俗变化的意象。
  • 河海:比喻音乐的沉寂。
  • 三雍:指周代的三代和谐的社会状态。
  • 四教:指古代的四种教育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513),字景仁,南朝梁的文学家、诗人,擅长诗、赋,尤以五言诗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礼乐衰微之际,沈约通过诗歌抒发对当时政治与文化变迁的忧虑,寄托了对传统礼乐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沈约的《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社会的变革与传统的消逝。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象,表达了对古代礼仪、教化的追忆以及对当下政治腐败与风俗变迁的无奈与忧虑。诗中多处提到古代的理想状态,如“三雍靡构”与“礼亡袵席”,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当时社会的失落感。通过对“河海”与“重丽”的描绘,沈约将音乐的沉寂与义理的华丽结合,反映出古今之差,情感真挚且复杂。

此外,诗中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与音韵美。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逐步揭示出失落的礼乐与教化,令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忧伤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陵季相沿:古代的王朝相继传承,指代文化的传承。
  2. 训随世殆:教化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3. 政缺雅乖:政治失去了高雅的标准,体现了对现状的不满。
  4. 风漓化改:风俗的变化之迅速,令人感到无奈。
  5. 礼亡袵席:礼仪已不复存在,宴席的庄重感消失。
  6. 乐沉河海:音乐的消失,像沉入海洋一样无声。
  7. 三雍靡构:三代的和谐已不复存在。
  8. 四教谁采:四种教育的理念又有谁来继承?
  9. 瞻震并峻:对未来的山峦高耸而险峻的展望。
  10. 义属重丽:义理虽重,却与华丽相互牵扯。
  11. 横书清道:书法清晰,理道却模糊。
  12. 晦彼生知:智慧却在变化中愈加模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政缺雅乖,风漓化改”使整首诗韵律感增强。
  • 比喻:如“乐沉河海”以海洋隐喻音乐的消失。

主题思想:

全诗中心思想是对传统文化与礼乐的追怀,表现了对当下社会风俗变迁的忧虑,同时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陵季:象征传承与历史的延续。
  • :代表着古代的教化与规范。
  • :象征文化的表现与情感的寄托。
  • :象征着真理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政缺雅乖”的意思是: A. 政治高雅
    B. 政治失去高雅
    C. 政治很完美
    D. 政治繁荣

  2. “三雍靡构”意指: A. 君主专制
    B. 和谐的社会已不复存在
    C. 教育的繁荣
    D. 文化的兴盛

  3. 本诗主要表达了: A. 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B. 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忧虑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D.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沈约 vs. 陶渊明:沈约的作品多了些对时局的忧虑,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向往与田园生活的赞美。二者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南朝诗人研究》
  • 《沈约诗集解读》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