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

时间: 2025-01-19 15:50:07

别岛望风台,天渊临水殿。

芳草生未积,春花落如霰。

出从张公子,还过赵飞燕。

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独不见

作者: 柳恽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别岛望风台,天渊临水殿。
芳草生未积,春花落如霰。
出从张公子,还过赵飞燕。
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

白话文翻译:

我从别的岛屿望向风台,天边的水殿映入眼帘。
芳草刚刚生长,春天的花朵似霰般纷纷落下。
我曾经出游拜访张公子,又路过赵飞燕的地方。
我在长信宫中打扫,谁知道我却独自一人看不见你。

注释:

  • 别岛:指远离的岛屿,象征离别或远方。
  • 望风台:是一个观望风景的高台。
  • 天渊:形容天与水相接的地方,常用来描绘美丽景色。
  • 芳草生未积:芳香的草刚刚生长,没有积累的意思,暗示春天的初始阶段。
  • 春花落如霰:春天的花落得像霰一样,形容花瓣落下的纷繁。
  • 张公子:可能指历史人物张良或虚构的公子,代表一个高雅的社交圈。
  • 赵飞燕:历史上著名的舞者,寓意美丽与才华。
  • 长信宫:汉代的宫殿,寓意权贵的生活。
  • 独不见:表现孤独与对方的缺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柳恽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常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柳恽在外游历时,反映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在繁华背后所感到的孤独。

诗歌鉴赏:

《独不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的“别岛望风台”便设下了一个遥远而又富有诗意的场景,仿佛在阐述一种远离与失落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感受。芳草和春花的意象不仅美丽,更暗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下来的“出从张公子,还过赵飞燕”,则引入了历史人物,显示了诗人曾经的社交生活与繁华,而这一切的回忆在“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中达到了高潮,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缅怀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心理挣扎,兼具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深度,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别岛望风台”:远离的岛屿和风台,暗示着孤独的环境。
    • “天渊临水殿”:描绘出一幅自然优美的画面。
    • “芳草生未积”:草木虽生,但却尚未繁茂,隐喻渐渐萌生的思念。
    • “春花落如霰”:春花如霰般飘落,表现出春天易逝的感觉。
    • “出从张公子,还过赵飞燕”:通过历史人物引入社交场景,表达过往的繁华。
    • “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在繁华的背景下,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花落如霰”比喻花落的纷繁,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让草木、花朵似乎有了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句中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孤独与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远方友人的追忆,表现了人在繁华背后常有的孤独感,突显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别岛:象征离别、孤独。
    • 风台:视野的开阔,但内心的孤独。
    • 芳草与春花:生机与短暂,隐喻青春与美好的回忆。
    • 长信宫:权力与繁华背后的冷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张公子”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张良
      • B. 张飞
      • C. 张义
      • D. 张旭
    2. “春花落如霰”中的“霰”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小冰粒
      • C. 雪
      • D. 水珠
    3. 诗歌反映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柳恽《独不见》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都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孤独感,但柳恽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来渲染情感,而杜甫则着重于个体的心境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柳恽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