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甲申岁作
原文展示:
急雨来排难,余蒸顿解严,
时蜩鸣露柳,客燕度风帘。
屈指秋无几,安心气自恬。
夜凉都不寐,落月莹虚檐。
白话文翻译:
突如其来的急雨驱散了炎热,
蒸汽立刻消散了严寒的气息。
此时蝉鸣声声,露水滴落在柳树上,
来客的燕子穿过风帘飞过。
数着日子,秋天已经不远,
心中安宁,气息自然而然地平和。
夜晚清凉,我却无法入睡,
只见落月在空旷的屋檐上闪耀。
注释:
- 急雨:突如其来的大雨。
- 排难:驱散困难或烦恼。
- 余蒸:残余的蒸汽。
- 蜩:蝉的一种,鸣声清脆。
- 客燕:指来访的燕子,象征着温暖的季节。
- 屈指:用手指计算,暗示时间的流逝。
- 安心气自恬:内心平静,气息自然安详。
- 夜凉:夜晚变得凉爽。
- 落月:指月亮的光辉。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古典典故,但写景抒情的手法在古诗中常见,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和内心感受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冠卿,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抒情作品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作写,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甲申年,正值秋季来临之际,诗人通过对急雨、蝉鸣、燕子、月亮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甲申岁作》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细腻感受以及内心的情绪波动。开头两句交代了天气的变化,急雨一扫夏日的炎热,让人感到一种清新的气息,随之而来的是秋天的临近。接下来的描写中,蝉鸣和燕子的出现,增添了秋日的生机与活力。诗中“屈指秋无几”一句,诗人用一种淡然的态度去对待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他内心的恬淡与宁静。最后几句,通过夜晚的凉意和明亮的月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反思。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急雨来排难”:突如其来的大雨,驱散了夏日的困扰。
- “余蒸顿解严”:蒸汽随之消散,空气变得清新。
- “时蜩鸣露柳”:蝉声此时响起,露水在柳树上闪烁。
- “客燕度风帘”:燕子飞过,象征着温暖的回归。
- “屈指秋无几”:秋天已经不远,时间在流逝。
- “安心气自恬”:内心平静,呼吸自然舒畅。
- “夜凉都不寐”:夜晚凉爽,却无法入睡。
- “落月莹虚檐”:明月照耀着空阔的屋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蜩鸣”,让蝉声充满生命。
- 对仗:如“急雨来排难,余蒸顿解严”,形成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 急雨:象征着变化与转折。
- 蜩鸣: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季节的轮回。
- 客燕:象征着亲切与温暖的回归。
- 落月:代表宁静与思考,增添了夜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急雨来排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清新
- C. 疲惫
- D. 恐惧
-
“屈指秋无几”指的是哪种情感?
- A. 时间的流逝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夏天的怀念
- D. 对生命的无奈
-
“夜凉都不寐”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 A. 安宁
- B. 焦虑
- C. 兴奋
- D. 疲惫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诗人柳永的《雨霖铃》:同样描写季节变化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杨冠卿的《甲申岁作》和孟浩然的《春晓》,两者都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春晓》更偏重于春日的生机,而《甲申岁作》则体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大辞典》
- 相关的文学分析书籍和研究论文。